刑事犯罪与民事不法的分界——以美国法处理藐视法庭行为为范例的分析论文.docVIP

刑事犯罪与民事不法的分界——以美国法处理藐视法庭行为为范例的分析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刑事犯罪与民事不法的分界——以美国法处理藐视法庭行为为范例的分析论文.doc

  刑事犯罪与民事不法的分界——以美国法处理藐视法庭行为为范例的分析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藐视罪(contempt)是一个很古老的犯罪,源于古代习惯法,作为对蔑视国王或其政府的一种报复。在美国,藐视罪有两种情况:藐视立法机关和藐视法庭。所谓藐视法庭(contempt of court),就是将一切影响法官审判或执行判决的干扰行为(包括在诉讼程序进行中而实施的干扰行为),加以立法规范。① 英美法上藐视法庭的行为并无特定的违反方式,只要影响到审判的公正性,那么.freelpt)与“间接藐视”(indirect contempt)的分类外,③ 最为大家所接受的分类概念是“民事的藐视法庭行为”与“刑事的藐视法庭行为”的区分,此与我国及大陆法系的制裁方式颇不相同。④ 那么,何种行为归属于刑事的藐视法庭行为,何种行为归属于民事的藐视法庭行为?学说与实务一直存在很多争议。美国的判例曾认为,“对于民事与刑事的藐视法庭行为的区分,法院常常感到困难”,⑤ 而学者们也往往认为,民、刑事藐视法庭行为的区分“非常的混乱而不确定”,⑥“所有的藐视法庭行为都是犯罪行为,因为藐视法庭的行为具有犯罪的性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准犯罪。”⑦ 可见,藐视法庭行为已成为法律世界中的普罗秋斯(Proteus),总是呈现变幻不定的形式。 实际上,刑、民事藐视法庭行为的区别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制裁方式及期限、⑧ 适用程序以及证明标准等。但是,其主要在于当事人诉讼保障程序上的差异,即为了防止法院滥用审判权力,刑事的藐视法庭行为必须适用较为复杂的刑事诉讼程序,被告的权利因而受到宪法所赋予的更多程序保障,如陪审团陪审的权利,获得罚款通知与律师帮助的权利,反对自证其罪的权利,以及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证明的权利等。⑨ 但是,由于刑事的藐视法庭行为没有“要求大陪审团起诉的权利”,不符合美国宪法第5修正案的规定,⑩ 是故,藐视法庭行为在美国的判例中应属于轻微犯罪的范畴。 但是,由于刑、民事藐视法庭行为区别界限的不确定(轻微犯罪与民事不法之间本身即难以确定),就会导致法院将许多刑事上的藐视法庭行为纳入民法的调整范围,从而撤销诉讼程序上的保护,并且给法院操纵和滥用法庭审判权力提供了可能。因此,明确刑、民事藐视法庭行为的区别标准,对保障当事人权利委实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区分刑、民事藐视法庭行为呢?本文拟对此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就刑事犯罪与民事不法的分界进行探讨。 二、美国判例法的经验 关于刑、民事藐视法庭行为的区别标准,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些判例,如Gompers v. Buck s Stove Range Co. 案(以下简称Gompers案)与United Mine aine, 1822-1888),通过对古代法典的仔细考察后认为,“古代社会的刑法不是‘犯罪法’;而是‘不法行为法’,或用英国的术语,就是‘侵权行为法’。”(38)由于此时被认为受到损害的是被损害的个人而不是国家或社会,国家的官吏此时也只是扮演一个私人仲裁者的角色,因此,犯罪并没有独立于侵权行为之外,公民赖以保护使不受强暴或欺诈的,不是“犯罪法”而是“侵权行为法。”刑法的真正发展,是在国家或社会团体自身受到了损害,尤其是当它感到某种直接作用于私人利益的侵权行为危害了社会团体的共同生活秩序,进而使整个团体受到损害之后,只有在此时,国家才不再以超然的姿态游离于损害之外,而是摒弃“临时被召唤来的私人仲裁者身份”,直接作为当事人的一方介入纠纷。(39) 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认为,任何人违反公共法律,做了一个公民不该做的事情,就构成犯罪。其中,私法罪(民事不法)是当着受害人的面实施的,如接受委托做买卖而在金钱或货物上贪污、投机,或在贸易上弄虚作假等等;而公法罪(刑事不法)中受到危害的,不仅仅是一些个别的人而是共同体,如铸造伪币或者伪造交换证券、盗窃、抢劫等。(40) 英国著名法学家Blackstone也是这种观点。他认为,私的过错(private e)与轻罪(misdemeanors),是对于公权利、公义务在社会团结效能方面的侵犯与破坏,而公的权利义务来源于整个群体。如果从有土地处分权的人手中扣留一块地,这是一个民事的损害,并不是犯罪。因为此处只涉及个人的权利,对公众而言是不重要的,对我们而言这只是土地所有权的问题而已,但叛乱、谋杀以及强盗被排列于犯罪类型中是恰当的,它们除了对个人的损害之外,同时也危及社会团体的实际存在,不处罚这种行为的社会可能无法存续下去。犯罪都包含着某种损害,所有公的犯罪也都是一种私的过错,并且更为严重,它影响了个人并且同样也影响了群体。(41) 维也纳学派的代表人物ine iller, Contempt of Court, Oxford, 2000.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