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美国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梁碧莹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发端于19世纪初叶。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文化已开始由传教士引进中国。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状态,西方文化梯航而来,与中国文化频繁接触。然而,这种文化接触并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形式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外来侵略、民族压迫的痛苦和耻辱出现于中国社会。   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美国传教士来华始于19世纪30年代,他们在华活动,无疑起到了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作用。但是,由于美国传教士要在中国扩大“基督福音”的宣传,利用办学校、翻译出版西书、创办报刊等办法作为传教的有力工具。这样,传教士就成为接触普通中国人和传播西方文明的桥梁。   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某些方面的考察,进一步探讨他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一 ?   教育是传教最强有力的辅助手段。美国传教士来华后,很快就意识到,由于他们的基督教文化和以信仰佛教为主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距离实在太远,他们的福音传播方式不能引起中国人民的共鸣。为改变直接传教成效不大的状况,加快在中国发展基督教的势力,他们率先在中国办起了教会学校,通过学校传播基督教教义,这是美国传教士在华的重要文化活动。   美国教会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是1830年2月由美国公理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个传教士裨治文在广州创办的贝满学校。这所学校规模很小,只收留了四、五名学生,并且举办不久便关闭(李定一:《中美早期外交史》台北,1978年版,第67页。),论影响并不大,但它毕竟开创了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办学的历史。1836年成立的马礼逊教育会是由寓居广州的外侨组织,由美商奥立芬赞助,裨治文任该会的秘书。该会具有商办教育的性质,但又明显地具有办学校同传教结合起来的倾向。马礼逊教育会的宗旨是:“在中国开办和资助学校,除要中国少年读中文外,还要教他们读写英文,并以此为媒介,把西方世界的各种知识传授给他们。这些学校还将读《圣经》和有关基督教的书。”(《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第5卷,第374页。)马礼逊教育会成立后,即向英、美发出呼吁,要求派遣教师前来中国开办学校。美国耶鲁大学马上作出反应,派该校毕业生布朗来华办学,经费由马礼逊教育会提供。1839年,马礼逊学堂正式在澳门开学,首批学生六人,1842年迁往香港,学生逐渐发展到三四十人(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8页。)。马礼逊学堂课程的内容包括基督教教义、各种近代西学知识和中国汉语。除汉语由一位中国先生任教外,其它各门课程皆由布朗夫妇执教。布朗不仅给学生灌输各种新的西方知识,而且还是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容闳等人到美国深造的促成者。1847年布朗夫妇回国时,容闳、黄胜、黄宽三名学生随同赴美,在布朗和美国友人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芒松学校。容闳后来考上耶鲁大学,成为耶鲁大学第一个中国学生。黄宽赴英就读于爱丁堡大学,成为中国第一名留英学生和中国第一位西医的传播者。   鸦片战争后,美国传教士在华开办的学校逐渐增多。他们先后在广州、宁波、福州、上海等地创办教会学校,除男子学校外,也开始创办女子学校。1868年,美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其中第七条规定:“美国人可以在中国按约指准外国人居住地方设立学堂”(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63页。)。有了条约的保障,美国传教士便更积极地在中国各地设立学堂。一大批受过大学教育的美国青年传教士纷纷来华,致使美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教会学校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据统计,到1898年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已拥有155个教会、849个分会,40027名中国教徒,1032所初等学校,有学生16310人;有74所中等以上的学校,拥有学生3819人。(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74页。)   19世纪下半期,美国传教士在华开办的教会学校,比较著名的有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设的蒙养学堂(1876年改称为文会馆);1865年圣公会在上海开设的培雅学堂,第二年又设度恩学堂,1879年合并成立上海圣约翰书院,1894年发展为圣约翰大学;1871年圣公会在武昌开设文惠廉纪念学堂;1881年监理会在上海开设中西书院,后来发展为东吴大学;1882年长老会在山东开设广文学堂,后来发展为齐鲁大学;1889年长老会在广州开设格致书院,后来发展为岭南大学;1888年美以美会在北京开设汇文书院,1889年公理会等在河北通州开设华北协和书院,后两校合并为燕京大学(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7—228页;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第74—75页;罗荣渠:《美国与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输入中国》,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

文档评论(0)

hgcm7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