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表层带岩溶水特征及有效开发利用.doc
贵州表层带岩溶水特征及有效开发利用
摘要:从表层带喀斯特水的概念、内涵、特征入手,通过介绍贵州省表层带岩溶水的形成条件、主要类型及水资源特征,分析了表层岩溶水的开发利用方式及其供水意义,对促进西南岩溶缺水地区的表层带岩溶水开发利用及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content,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epikarst water, by introducing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mai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Guizhou epikarst water, the ways of water supply and exploita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epikarst waters exploitation and the solution of water scarcity problem in the southwest area.
关键词:表层带岩溶水;开发利用;贵州
Key words: epikarst water;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Guizhou
中图分类号:P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231-02
0引言
表层带喀斯特水是发育于表层喀斯特带中的地下水体,在贵州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类型,且多以表层带喀斯特泉的形式在喀斯特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峰丛谷地边缘及峰丛峡谷岸坡、洼地或河流阶地上,虽然水量小,但由于这些地区地势崎岖、地下水深埋,地表水缺乏等特殊的区域环境背景,表层带地下水供水意义重大。对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关系到区域内人畜饮水及部分生产用水的安全保障问题,对表层带地下水的保护、合理开发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我国西南岩溶山区普遍存在的表层带地下水开发利用有一定的示范效益。
1表层带岩溶水的概念与内涵
表层喀斯特带最初(Epi-karst zone)是由法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建立喀斯特水文地质野外试验场而在薄层泥质灰岩中发现并首次提出。1974年,A?Mangin率先使用此概念在岩溶水文学方面[1],区分出喀斯特水动力分带中饱气带上部含水相对丰富的部分,使喀斯特水动力分带更加完善。1985年,Willianms P W.在分析新几内亚等地的喀斯特漏斗和洼地的成因时,又提出了“浅表层”(Subcutaneous layer)的概念,以说明表层喀斯特集中溶蚀过程。实际上,表层岩溶带的作用类似于土壤层而具有一定的水分或水量调节功能,但又区别于土壤,在厚度变化与含水透水能力空间方面差异极大,但它更加强调喀斯特区植被和表层土壤的存在及喀斯特动力学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袁道先院士等在我国首次使用“表层喀斯特带”这一中文术语,是指位于地表以下岩石浅部,水动力条件优越,喀斯特化作用强烈,各种个体形态和微形态组合构成不规则带状喀斯特地带,并证实了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普遍存在表层喀斯特带。使传统的喀斯特区地下水动力分带(垂直渗透带、季节变动带、水平流动带及深部循环带饱水带)更加完善。表层带处于水四大圈层交汇处,地质作用强烈,水动力条件强。实际上,它是在西南岩溶山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浅层岩溶型地下水库。
2表层带岩溶水的形成条件与主要行为特征
2.1 形成条件①从宏观上来看,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斜坡面上,地处长江、珠江分水岭地带,隶属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古生代以来至晚三叠纪多处于稳定地台的浅海沉积环境,沉积了厚度巨大的碳酸盐岩层沉积盖层,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山区省,碳酸盐岩广泛分布,沉积时间跨度大,从元古宙的震旦纪至新生代的三叠纪,均有不同厚度和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分布,总厚度达17km,占贵州沉积岩总厚度的70%以上,碳酸盐岩出露总面积约为13万平方千米,占全贵州省国土面积的73.6%,为贵州省喀斯特表层带喀斯特水的发育准备了物质基础。此外,贵州各种类型地壳运动频繁,表现为贵州高原的褶皱隆起和不同规模的断裂、断块运动,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总体表现为间歇性的抬升,不仅使贵州省整体地质构造面貌愈趋复杂,垂直地貌分异明显,多期多层次的构造形迹相互交接、复合、叠加,而且使贵州沉积岩特别是碳酸盐岩内褶皱、断裂、节理、裂隙等地质构造环境更加发育,为喀斯特的发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