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黎恒华 康乐一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3.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质疑与思考。
4.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二、教学重点???
? 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三、教学难点
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四、教学设想
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出发,让学生质疑课本,然后放手走进生活,寻找答案,再回到课本。生的?????文章首段写壮景,次段却抒悲情,并提出一个“重死生”的观点,全文是否为论证“重死生”的观点而作?这一观点与“序”有何关系??5、分组分工:第一组,负责完成问题、,组负责完成具体可让专人负责图书馆查阅,网络查寻;专人负责整理资料,结题成文。?
6、时间安排:7、教师随时关注探究进展,并为提供帮助,及时答疑解难,把握方向,并指导学生写好探究报告,作好课件。、汇报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发言:???????第一组:通过查找,我们初步发现本文涉及的几个常用文言词有以下用法显示“文中常用文言词的多种用法”岁年,如:“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泛指时间、光阳。如:“欲以虚辞引岁”(引:拖延)年龄。如“成有子九岁。”年成,收成,年景。如:“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毕古代田猎用的长柄网。如“来遭民田之毕。”用长柄网捕捉。如:“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完毕、结束。如:“寿毕,请以剑舞。”以表原因。……的缘由,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表方式、手段,用来……的手段等。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4、修 ①高。如:茂林修竹。
②长,修短指寿命长短。如:况修短随化。
③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④整治治办。如:修守战之具。
明确:文言词意义和用法较为复杂,我们在判断其具体意义和用法时应遵循一个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即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重死生”的观点与“序”的关系1、“序”文特点:序”是介绍或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一种文体,一般先介绍著作或文章的形成,再简要评述或引出议论,因而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像抒情散文。从唐代起,序又称“引”,虽然序文从名称到内容侧重在发展中有所变化,但其本质特点未变,即不能离开所介绍的著作或文章,具有依附性……?????《兰亭集序》作为序文,也是为介绍《兰亭集》服务的,作者想通过此序文和《兰亭集》给后人某种启迪,以唤起普遍人性的情感共鸣,这正是作者作此序的目的所在,文尾三句话恰好映证了这一点。?????2、“重死生”的观点与“序”的关系:作者作序目的是给后人以感触,这种感触古人、今人、后人均相通,用文中的话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这是一种什么感触呢?即文章第二段抒发的人生苦短,应“重死生”的感叹,魏晋时日渐流行庄子的“一死生”,“轻死生”的玄学之风,作者此时却抒发人生短暂、应珍惜“有生之乐”的感叹,提出“重死生”的观点,似乎刻意要与流行世风背道而行,对其进行批判,但我们认为作者本意并不完全如此,其“重死生”的观点并非刻意提出,而是在首段的旷达之景和大喜场面基础上自然得来(提示同学们回顾文章首段),为“序”的目的和作用服务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羲之正是在阔大缈远的旷景面前顿然察觉自身之渺小,生命之可怜;正是在流觞曲水、极尽欢愉的盛宴中顿然意识到“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人生乐事俯仰即逝,生死寿命皆定于天”,从而由喜转悲,乐极生悲,自然而然地叹出“死生亦大矣”,而这种情感的滋生和转化又是人人皆具的共同特征,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存在。因此,“重死生”的观点完全是作者此情此景下语出自然地对普遍人性的表白,也是他用以启迪后人,与后人神交的桥梁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出发,让学生质疑课本,然后放手走进生活,寻找答案,再回到课本。学生在收集资料、调查考证中,既能获得知识、能力等各方面训练,又能较为科学思辨地解决问题为今后独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探究中还,我相信通过我们师生不断的实践,能够逐渐减少这样的不足,以获得更大的进步。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计划.pdf VIP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001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第一章.pptx VIP
- 《声学基础》课件 .ppt VIP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陆行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VIP
-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资料全.pptx VIP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010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第十章.pptx VIP
- 2024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清单(教师版).pdf VIP
-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 数学试题.docx VIP
-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6版)Windows11+WPS Office》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013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第十三章.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