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北上文化风潮背后的时代洪流.docVIP

香港作家北上文化风潮背后的时代洪流.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港作家北上文化风潮背后的时代洪流.doc

香港作家北上文化风潮背后的时代洪流   近两年来,香港作家北上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香港作家选择把写作视角放在内地,在内地出书,甚至移居内地。港人北上,这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但是以作家为代表的文化人北上,却是最近才兴起。董桥、西西等香港招牌作家的作品纷纷出简体版;马家辉、欧阳应霁等也把触角伸到内地;陈冠中、梁文道等更是或移居内地,或把工作重心在内地。香港作家北上,已经不再只是一时的文化风潮,而演变成了时代洪流。      读者一从“至俗”到“至雅”      香港作家北上,在以往有过一波浪潮: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武侠;以亦舒、张小娴为代表的都市言情;以李碧华为代表的古代奇情;以梁凤仪为代表的商战;以倪匡、黄易为代表的科幻、玄幻……在这一波浪潮中,香港作家都是商业类型化写作,就如同好莱坞大片,动作、科幻、恐怖片’打着“爆米花大片”的旗号,给内地读者带来阅读快感的同时,也让香港有了“文化沙漠”的标签。   其实,第一波香港作家的作品并不能代表香港,他们的“俗”,不是香港文化独有,而是中国文化的共性:金庸、梁羽生只不过继承了自还珠楼主以来的武侠小说的传统;亦舒、张小娴只不过是张恨水以来的鸳鸯蝴蝶派的流变;梁凤仪只不过是欧美信手拈来的商战小说的本土化;倪匡的科幻小说,只不过是中国志怪小说用伪科学来自圆其说……   这批作家没想过北上就“被北上”了。他们的作品通过盗版的途径广为流传,以致于内地文化精英王朔也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以说是四大俗。”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内地文化精英对自身文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迁怒于人的表现。这“四俗”其实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而香港很好地保存了原本“泯然众人”的俗文化,等到时机成熟,就开始对内地进行“反哺”和启蒙。   当时内地处于社会主义最初级阶段,文化欣赏水平也处于最初级阶段,不是最俗的香港作家选择北上,而是内地选择作品最俗的作家北上,当时我们的阅读水平,还处于学英语只会念ABC阶段,无法欣赏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但是,―方面,我们需要香港对传承文化的继承来串联我们的文化断层,也需要香港的国际视野来消弭我们长期的思想封闭,我们接受“反哺”时心里不是滋味;另一方面,香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西方文化“拿来”都貌合神离、似是而非,因此我们被启蒙时心生鄙夷。   这些类型作家影响巨大,因而香港作家“至俗”的形象深入人心。真正代表香港文化的香港作家选择在香港潜伏,因为那时的内地还不具备香港作家的写作语境。   香港文化是一种城市文化,表现的是市民精神,香港作家笔触都只着眼城市,发现城市精神。而早期的内地还处于城市化的前期,市民精神是稀缺物种,主流作家的笔触,多局限于对乡村文化的解读,叙事也用的是宏大的家国视野,就像大陆主流作家的代表贾平凹,从早先的《废都》再到《秦腔》,再到他最新的《古炉》,他始终没有跳出农民,始终自足于他的“商州”――早些年的内地读者,觉得乡村文艺、家国精神是好的,那些写城市的香港作家当然不讨好。   然而当物质提高后,读者的阅读倾向不再热衷于意识形态,也不再追求苦大仇深,开始转向追求悠闲雅致,个人情怀。而这正中香港作家下怀。香港作家没变,但是内地读者变了。他们突然发现,以前他们认为香港文学俗,认为香港作家不够格,是因为自己等级不够,没有达到领悟个中奥秘的境界;如今天,自己的眼界提升了,能够洞悉玄机。内地读者看香港作家,就有了从“至俗”到“至雅”的转变。      作家 从“不屑”到“主动”      读者的需求,只是香港作家北上的太极推手之一。香港作家北上的另一个原因是:内地已成为香港作家不能无视的金矿淘金热的驱驶,让香港作家对内地,从“不屑、不入”到主动融入。   香港是商埠,纯文学本来就无生存根基;再加上无广袤的群众基础承载细分的严肃文学;再加上有金庸武侠、黄玉郎漫画等赢家通吃。纯粹意义上的作家难有立足之地。在未北上之前,绝大部分香港作家的作品都会选择在台湾出版。台湾市场虽然也不够大,但起码比较多元,能让作家苟延残喘。   内地市场开启后,香港各界踊跃北上。香港作家则慢了好多拍,不是因为他们对内地无动无衷,只因为文人清高的品格、谨慎的心态让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如商人一般北上时能人乡随俗。他们绝少去主动迎合读者口味,而是等到内地读者口味成熟后才开始出击。   他们的等待有了回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深,内地一些大城市市民精神苏醒,像上海、北京、广州,甚至深圳、成都,市民都在焦急地寻找自己的城市属性。因此代表城市地域文化的类似《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城市题材小说才会走红。苏醒的读者开始发现小即是美”,“细分才是王道”,开始领会香港作家西西《我城》把本土城市文化精髓写得如何丝丝入扣;主流媒体也开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