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轻重骑兵战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道扬镳轻重骑兵战术

“分道扬镳”的轻重骑兵战术 作者:屈怡 书报刊名:《世界军事》2009年第1期,第61~65页   从第一匹战马出现在战场,到坦克的横空出世取代战马的地位,骑兵已经驰骋沙场两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多少凶悍的游牧民族,骁勇的骠骑将军,威武的骑兵军团呼啸而来,扬尘而去,在历史上留下闪耀的光辉,他们将骑兵战术薪火相承,发扬光大,成为今天装甲兵战术的基础。当我们怀着崇仰的心情重新回顾这部马背上的英雄战史时,会发现骑兵战术的发展以地理上的大乌拉尔山、小亚细亚半岛一线为界,呈现出两种风格迥异模式,他们就是东西方文明各以为豪的轻骑兵和重骑兵。   轻骑兵和重骑兵,是骑兵战术发展过程中两个主要的分支,仔细研究会发现从时间概念上看,两种战术的发展经历了同源而起、分道扬镳、殊途同归3个过程。所谓“同源而起”是指,无论是东方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东地区的亚述骑兵,还是西方的希腊骑兵,骑兵用于战争之初都只是辅助作用,主要武器就是弓矢、标枪,战马只不过是一种交通工具和投射武器的平台,骑兵战术也仅限于主要用于侦察、警戒、偷袭,不存在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而“分道扬镳”则是,东西方的轻骑兵和重骑兵走上了不同的战术发展道路;所谓“殊途同归”就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机枪和坦克大量运用于战场,无论轻骑兵还是重骑兵,都面临着血肉之驱和钢铁弹雨较量的尴尬,无奈地退出战争舞台,其作用又一次回归到边防警戒、礼仪巡逻上。   骑兵消亡于战场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机械化战争取代冷兵器战争的必然结果,是所有战术发展的一般模式,并不足为奇,但同源而起的骑兵战术,却因为战术文化和地理空间以及马种和兵器技术发展的不同,而产生轻重相异的两种战术风格,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文化差异,战术理念迥异   纵观古今中外数千年战争的发展,我们必须承认: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战争方式。东西方文化受地理、历史原因影响,自成体系、独立发展,虽不断有相互交流,但依旧特色鲜明,所以在各自文化孕育下的骑兵战术,必然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和所有战术发展的动因一样,骑兵战术分道扬镳的动因,也是因为技术的突破,这个突破就是马镫的发明,千万别小看这个小发明,是它让骑兵在马背上终于有了一个稳固的支点,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撬起地球,何况给剽悍的骑兵一个支点。这个支点使骑兵有了借力之处,它给骑兵的机动性和突击力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骑兵终于解放了时时紧夹的双腿,大大降低了骑手的疲劳,骑兵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更远距离的机动;另一方面,它让骑手支撑厚重的铠甲和锋利的长矛,从而透过矛头把马匹在冲锋时的全部力量传送出来,形成巨大的冲击力。这两大变化让无足轻重的骑兵,一举成为战阵上的主战兵种。   分析这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我们看到,无论是什么文化,技术对战术的带动作用是一致的,但随后对这种带动的理解却是不同的。面对这场骑兵技术革命,东西方文化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汲取了自己所需要的成分:东方长于思辨,善以迂回手段实现意图,所以东方战术文化一向关注战斗中的机动要素,始终强调以灵活的机动实现巧妙的战法,战术中更多地运用迂回、穿插、奔袭等手段,因此在这场技术革命中,东方文化看中马镫对骑兵机动性的影响,从此骑兵们轻装上阵,不断演绎着“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的奔袭神话;而西方文化重实证,长于分析,喜欢以更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思维反映在西方战术文化上,就是注重力量和防护因素,强调以强大的冲击力直接击溃对手,战术中主要以方阵冲锋为主,因此,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更看中马镫对骑兵突击力的影响,从此骑士的装备越来越重,唐?吉诃德式的冲锋,在欧洲大地此起彼伏。   文化的差异让轻重骑兵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同样还是文化的差异,让他们在不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东方文化讲究中庸、含蓄,这就使得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不会走向极至,骑兵战术在东方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现象,即使在骑兵最辉煌的时代,也没让步兵完全退出战场,始终强调多兵种配合。东方的轻骑兵并非不穿盔戴甲,只是没有也不可能向着重甲方向发展,而对防护装备的改进从没有停止过,但历代兵家的注意力都在战术运用上;而西方文化重张扬,使得骑兵战斗往往以一种炫耀骑术的比武方式进行,而骑兵的兴起也是以淘汰步兵为代价,对防护要素的重视使得西方骑兵对铠甲的发展到了极限,今天西方坦克的发展,某种程度也可以看作骑兵发展的后续,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它贯穿于任何战争形态。 地理差异,战术发展相背   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任何战术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地理环境独立发展,所以轻骑兵和重骑兵战术的发展,与它们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你打开欧亚大陆的地图时,就会发现:如果以大乌拉尔山、小亚细亚半岛一线为界,我们所谓的东方民族占据着广阔的幅员,几个主要的东方民族所控制的地域都能和今天的整

文档评论(0)

md85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