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Waiyong Chongzu Ren Biaopi Shengzhangyinzi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for External Use 本品系由高效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冻干制成。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1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制造 2.1工程菌菌种 2.1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工程菌株系由带有人工合成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菌株。 2.1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 2.1 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的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全面检定。 2.1. 应呈典型大肠杆菌集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2.1. 应为典型的革兰阴性杆菌。 2.1. 应与原始菌种相符。 2.1. 应为典型大肠杆菌形态,无支原体、病毒样颗粒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2.1. 应符合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 2.1. 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的表达量。 2.1. 该质粒的酶切图谱应与原始重组质粒相符。 2.1.3.8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应与批准序列相符。 2.2原液 2.2 将检定合格的工作种子批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可含适量抗生素)中培养,供发酵罐接种用。 2.2 采用适宜的不含任何抗生素的培养基。 2.2 2.2. 2.2.3. 2.2 用适宜的方法收集处理菌体。 2.2 采用经批准的纯化工艺进行初步纯化和高度纯化,除菌过滤,使其达到3.1项要求,即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原液。加入稳定剂,除菌过滤后保存于适宜温度,并规定其有效期。 2.2 按3.1项进行。 2.3半成品 2.3 2.3. 按经批准的配方配制稀释液。配制后应立即用于稀释。 2.3. 将检定合格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原液用2.3.1. 2.3 按3.2项进行。 2.4成品 2.4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2.4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规定。 2.4 应为经批准的规格。 2.4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 3检定 3.1原液检定 3.1 依法测定(附录Ⅹ H)。 3.1 依法测定(附录Ⅵ B第二法)。 3.1 为生物学活性与蛋白质含量之比,每1mg蛋白质应不低于5.0×105IU。 3.1 3.1. 依法测定(附录Ⅳ C)。用非还原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胶胶浓度为17.5%,加样量应不低于10μg(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或 5μg(银染法)。经扫描仪扫描,纯度应不低于95.0%。 3.1. 依法测定(附录Ⅲ B)。色谱柱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A相(三氟乙酸-水溶液:取1.0ml三氟乙酸加水至1000ml,充分混匀)、B相(三氟乙酸-乙腈溶液:取1.0ml三氟乙酸加入色谱纯乙腈至1000ml,充分混匀) 为流动相,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梯度洗脱(0~70%B相)上样量不低于10μg,于波长280nm处检测,以人表皮生长因子色谱峰计算理论板数应不低于500。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人表皮生长因子主峰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95.0%。 3.1 依法测定(附录Ⅳ C)。用还原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胶胶浓度为17.5%,加样量应不低于1.0μg,分子质量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照品校正后应为6.0kD±0.60kD。 3.1 每1支次人用剂量应不高于10ng(附录Ⅸ B)。 3.1 主区带应为4.0~5.0, 供试品的等电点与对照品的等电点图谱一致。(附录Ⅳ D)。 3.1. 用水或生理氯化钠溶液将供试品稀释至约100μg/ml~500μg/ml,在光路1cm、波长230nm~360nm下进行扫描,最大吸收峰波长应为 275nm±3nm(附录Ⅱ A)。 3.1.9 依法测定(附录Ⅷ E),应与对照品图形一致。 3.1. 用氨基酸序列分析仪测定。N-末端序列应为: (Met)-Asn-Ser-Asp-Ser-Glu-Cys-Pro-Leu-Ser-His-Asp-Gly-Tyr-Cys-Leu。 3.1 按免疫印迹法(附录Ⅷ A)或免疫斑点法(附录Ⅷ B)测定,应为阳性。 3.1 依法测定(附录Ⅸ A),不应有残余氨苄西林或其他抗生素活性。 3.2半成品检定 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附录Ⅻ A ),应符合规定。 3.3成品检定 除水分测定外,应按标示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复溶后进行其余各项检定。 3.3 按免疫印迹法(附录Ⅷ A)或免疫斑点法(附录Ⅷ B)测定,应为阳性。 3.3 外观 应为白色或微黄色疏松体,复溶后应为澄明液体,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不溶物。 3.3 3.3. 应不高于3.0%

文档评论(0)

md85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