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3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图探讨问题: 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 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之一: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特征: 顺浓度梯度运输 1、自由扩散: 据图探讨问题: 2、不能自由扩散通过的这些物质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是不是不需要呢? 3、那么这些物质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呢?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之二: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 特征: 顺浓度梯度运输 需要载体参与 2、协助扩散: 一、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据图探讨问题: 4、不能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的这些物质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是不是不需要呢? 5、那么这些物质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呢?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之三:主动运输 * 主动运输 特征: 逆浓度梯度运输 1. 需要载体 2. 需要消耗能量 3. 主动运输 二、主动运输: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对比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项 目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胞内的能量 代表例子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不消耗 不消耗 需要消耗 氧气、水、二氧化碳、乙醇、甘油等通过细胞膜 葡萄糖通过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 * 三、胞吞和胞吐 一些大分子或物质团块的运输,是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来实现的。 胞吞: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如果进入的是固态物质,称为吞噬;如果进入的是液态物质,称为胞饮。) 胞吐: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 上图表示的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分析图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本章知识,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简结本节课的内容? 1、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得共同点是( ) A、都可以从低浓度的一边到高浓度的一边 B、都需要供给ATP C、都需要载体协助 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C 巩固练习 2、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 A、氧气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 D 巩固练习 3、人的红细胞和血浆中的各种离子浓度(mmol/L)如下 K+ Na+ Ca+ Cl+ 红细胞 150 26 70.1 74 血浆 5 144 3.2 111 1、红细胞中K+和Ca+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浆, K+和Ca+ 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这种方式的必要条件是 和 。 主动运输 载体协助 消耗能量 2、红细胞中各种离子含量与血浆中离子含量不成正比,这表明细胞膜对进出细胞的离子具有 。 选择性 乙 主动运输 甲 自由扩散 载体 能量 4、下图为物质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示意图,据图回答(【 】内填上代号,横线上填上相应的文字) (1)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 【 】 。 (2)氧气分子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 (3)甲和乙的不同点是 甲不需要 和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4 陈清光 职业危害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ppt
- 4,阅读理解题的阅读策略与解题技巧.ppt
- 4)家庭系统与亲密关系.ppt
- 4,4《马路不是游戏场》.PPT.ppt
- 4-1 good发展生产_满足消费.ppt
- 4-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ppt
- 4-1几何证明选讲第三讲(二).ppt
- 4-1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ppt
- 4-1光的衍射现象和惠更斯-菲涅耳原理.ppt
- 4-1几何证明选讲第二讲(五).ppt
- 冲击荷载下的方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与非线性有限元解析.docx
- 冲击波形发生器侵彻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特性研究.docx
- 冲湖积平原软弱地基沉降规律解析与处治措施探究.docx
- 冶炼厂下游河段底泥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以[具体冶炼厂]为例.docx
- 冷凝热回收热水系统:基于模拟的性能剖析与经济性洞察.docx
-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屋架:受力性能剖析与优化设计方法探究.docx
- 农网三相不平衡控制方法的多维度剖析与实践策略.docx
- 奶茶原料制作培训课件.ppt
-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第三课时)》课件.pptx
- 奶粉培训课件怎么宣传.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