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广东省梅州一模历史试题剖析2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梅州市高三.40.(25分)人口流动是历史长河的缩影,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兴衰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客家先民自中原河洛一带迁居南方,古有民谚“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罗香林教授认为除了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历史上客家人曾经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运动。
第一次:受五胡乱华影响,自东晋始,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第二次:唐末的黄巢之乱,迫使客家先民继续南下,到达闽粤赣接合部,成为客家的第一批先民。
第三次: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宋高宗南渡,更多的移民集聚于此,与当地的土著和先期迁入其地的畲族先民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客家民系。
第四次:明末清初,客家内部人口激增,因资源有限,大批闽、粤客家人从容家大本营向外迁移,最远内迁至川、桂等地区,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即发生在此时期。
第五次:清朝咸丰) ——罗1978年至1983年,我国流动外出的农民总数不足200万人;而到1 987流动人口数量就猛增至1810万人。进入90年代后,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其中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86%。人口流动的方向大多由内地省份向沿海省 ——摘100多年前,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535年,权臣宇文泰——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魏改革户籍制度的背景,并概括这项改革内容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魏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7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本各界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对中国现状的叙述:
《万朝报》直陈:“自称中华,视他国为夷狄,尝不能摆脱中华不以夷狄为敌的迷信”。嘲笑日本为“模拟欧洲文明之皮相的小岛夷国”。荒尾精在1894年10绿营80余万共30余营在1895年的《支那处分案旨允准。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 ——摘编自王树坍《刘铭传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治理台湾的主要举措。(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对台湾发展的作用。(7分)
梅州市高三.
(2)鸦片战争后清朝闭关政策被打破;通商口岸的开放;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等动乱;列强贩卖华工出国。(任三点,6分)
(3)1978—1983年:经济特区的设立(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2分)流动较少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主要劳力集中在发展农业上(或城市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1分)
1987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扩大,如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2分)
90年代后: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剩余劳动力增多。(2分)
变化:由多发生于社会动荡时期到发生在和平时期;由被动流动到主动流动为主;原因由政治(战争)因素到经济因素为主;由大规模迁移到分散流动为主;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举族迁移到以青壮年劳动力迁移为主。(任三点,6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1.(12分)【答案示例】
示例一: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2分)
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进步推动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提高了中国的实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简单罗列四项以上史实,4分;能举出四项以上史实及其积极作用,8分)
结论:简要概况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并总结结论。(2分)
示例二:思想解放运动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2分)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宣扬人性的力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蒙运动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引领理性时代的到来;中国近代从“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等思想解放过程引领近代中国不断探求强国之路;冲破“两个凡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等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创新局面。(简单罗列四项以上史实,4分;能举出四项以上史实及其积极作用,8分)
小结:简要概括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作用并总结结论。(2分)
【评分标准】观点2分、论述8分、小结2分。
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