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体研究历程及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沙眼衣原体研究历程及进展

眼科2006年第15卷第3期 OphthalmolCHN,2006,Vol15,No.3 145 ·沙眼衣原体分离成功50周年纪念· 沙眼衣原体研究历程及进展 金秀英 沙眼是历史悠久、世界范围流行、严重肆虐人 Thygeson、Richard(1938)提出沙眼病毒和鹦鹉热病 类健康的古老眼病,既往曾被列为人类三大疾病之 毒为一组位于立克次体及病毒中间的微生物。 一。公元前1533~1500年埃及草纸书已有沙眼并发 Macchiavello(1944)用一例沙眼材料接种鸡胚卵黄 症和治疗的记载。我国公元前246~207年秦代“外 囊查见包涵体,认为是类似鹦鹉热、鸟疫的大型病 台密要”书中也有相关记述。世界卫生组织(WHO) 毒,但实验未能重复。此后Stewart、Bietti也有卵黄 估计目前仍有1亿4600万人患沙眼,600万人因沙 囊膜见到原体样颗粒报道。荒川(1951)报道用包涵 眼而盲或严重视力减退,在55个国家,主要是非 体结膜炎材料接种鼠脑分离出沙眼病毒。这些研究 [1] 洲、亚洲发展中国家流行 。沙眼仍是全球第二位致 有的未保留菌种、毒种,未被他人重复证实,均不能 盲性眼病,也是感染性可预防盲的首位眼病。有关 肯定病因。因此长期以来,沙眼曾被称为不明病因 沙眼病原学研究,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和眼科学 的“眼科的黑暗区域”。 家张晓楼合作,于1956年首次成功分离出沙眼“病 20世纪初、中期我国沙眼流行猖獗,患病率平 毒”,解决了医学、微生物学史上一个长期悬而未决 均约为55%,城市沙眼患病率约30%,边远农村患 的病原问题,为开拓、推动衣原体学和衣原体病防 病率高达80%~90%,有“十人九沙”之说。沙眼致盲 治奠定了基础。 率为5%。盲人中25%~30%因沙眼而盲,居盲因首 一、沙眼衣原体研究历程 位。基于沙眼的广泛流行和严重危害,沙眼防治问 在微生物学开创时期,沙眼病原问题就受到极 题长期不能解决,主要是不明病因。我国微生物学 大重视。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微生物学发展的黄 家、国内第一代病毒学家汤飞凡早在20世纪30年 金时代,相继明确了许多传染病的病原,从而出现 代就开始了沙眼病原的研究工作。他和眼科周诚浒 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关沙眼的病原曾有过多种学 教授合作,从227例沙眼取材做了数百次的细菌培 说。Sattler(1881)用人沙眼材料接种志愿者后急性 养分离,未分出颗粒杆菌。将野口的原始菌株接种 发病,说明了沙眼的传染性。微生物学创始人之一 猴眼、人眼(包括汤飞凡自己眼)皆为阴性结果。检 Koch(1883)从沙眼患眼培养出一种杆菌,曾提出沙 测沙眼患者血清对颗粒杆菌无凝集,沙眼患者和非 眼细菌病原说。以后命名Koch-Week杆菌为流行性 沙眼者的补体结合试验无区别,从而否定了野口的 细菌性结膜炎的病原体,可与沙眼混合感染,实非 颗粒杆菌病原学说。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汤非 沙眼病原。Halberstaedter和Prowazek(1907)在沙眼 凡中断了沙眼病因的研究。 患者眼分泌物涂片中发现包涵体,内有颗粒状小 新中国成立后,烈性传染病基本被控制,防疫 体,认为是衣膜包裹的原虫,命名衣原虫。Nicolle 重点转向多发常见的传染病。50年代我国沙眼患病 (1912)依据沙眼眼分泌物通过除菌滤器后,滤液接 率平均仍为50%,农村重沙眼远高于城市。时任生 种猴眼,人眼仍有传染性,提出病毒病原说。野口英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