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磨损与润滑-课件-5分析
摩擦磨损一般都发生在材料的摩擦表面上,大量统计表明,在机械零件失效形式中,磨损失效约占80%,故磨损是造成材枓和能源损失的一个主要方面。为了节约材料和能源必须重视对材料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以及新型的耐磨、减摩材料的研制开发。;零件材料选择的一般原则:;1 金属耐磨材料;材料的耐磨性 定义:
材料的耐磨性通常是指在一定的工况条件下,摩擦副材料在摩擦过程中抵抗磨损的能力。
材料的耐磨性离不开工况条件(速度、载荷、温度、介质等)。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其耐磨性相差很大。
例如,高锰钢,当受低应力磨损时,它的耐磨性不好,而在高应力磨损的场合,它具有特别高的耐磨性。
高硬度的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抗磨料磨损性能,而在交变接触应力作用下抗疲劳磨损的能力却并不好。
此外材料的配对、摩擦副的结构形状、磨损的型式、维护条件等的不同,其耐磨性也不相同。
**因此,可以说并不存在一种材料,它在各种情况下都是耐磨(或减摩)的。材料的耐磨性是有条件的,也是相对的。
;1.1 耐磨钢;2)常用耐磨钢的种类;1.2 耐磨铸铁;常用的耐磨铸铁 ;2 滑动轴承合金;2.2 常用的轴承合金;2.2.1锡基轴承合金
成分:以锡为主,由锡(78%-93%)、锑(4%-14%)、铜(3%-8%)组成。
优点:膨胀系数小,嵌藏性好,摩擦系数低,韧性好,耐磨性好,减摩性好,抗粘着能力强,尤其在边界摩擦时抗粘着能力优于铅基合金,而且导热性、耐蚀性良好,它与钢背的附着好,工艺性能好
缺点:抗疲劳强度较差,锡价格贵
用途:主要用于汽轮机、发动机和压气机等的高速轴承。 ;2.2.2铅基轴承合金
成分:以铅为主,加入锑(10%-18%)、锡(0-20%),加入Sn可提高α固溶体的强度同时形成SnSb(硬质点)。
优点:具有自润滑性,高温强度好,价格便宜
缺点:耐磨性、导热性、耐蚀性比锡基合金差
用途:用于低速、轻载或中载的次要轴承上,多用来制造汽车、拖拉机曲轴轴承,以及减速器、球磨机等的轴承 ;2.2.3铜合金;铅青铜:
成分:它是铜(硬基体)与铅(软质点)组成的轴承合金,铅含量8-33%之间。
优点:其承载能力高,导热性好(为锡基轴承合金的6倍),摩擦系数低,具有较高的耐疲劳强度和抗胶合能力。在高温时(表面温度超过300℃)可以从摩擦表面析出铅,在基体上形成一层薄膜,能起润滑作用,可以在320℃以下工作
缺点:顺应性、嵌藏性差,不耐腐蚀,对轴颈的相对磨损较大,与之相配的轴颈硬度以≥300HB为宜。
用途:ZQPb30用于内燃机曲轴轴承和连杆轴承上。 ;铝青铜:
成分:含铝约在8-11%之间
优点:铝青铜比锡青铜机械性能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好,它是铜合金中强度较高的一种减摩材料
缺点:顺应性差,嵌藏性差
用途:主要用于制造蜗轮、轴套等。 ;2.2.4铝基合金;2.2.4多层合金减摩材料 ;2.2.6其他减摩材料
1)粉末冶金减摩材料
2)金属塑料减摩材料
3)金属纤维减摩材料;3 非金属耐磨减摩材料;3.1 工程陶瓷材料;3.1.2陶瓷材料的特点;3.2 工程塑料;3.2.1塑料的特性;用途:
传动零件:齿轮、蜗轮、凸轮;
耐磨、减摩零件:轴承、导轨活塞环等;
一般结构零件:壳罩、盖板、手轮、手柄、垫片等;
耐蚀性零件:化工管道、容器、阀、泵等;
电气绝缘零件:如插头、插座、线圈骨架等。;3.2.2工程塑料的分类;3.2.3常用的工程塑料;3.3 橡胶;4 复合材料;4.2复合材料的分类;4.2.1纤维增强材料;4.2.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4.2.3碳纤维增强塑料
碳纤维增强塑料以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四氟乙烯等为基体材料,用碳纤维增强。
比强度、比模量高,抗冲击性能优良。疲劳强度较高,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好,重量轻,刚度较高,可以制造高温、高速、自润滑、耐磨零部件。
用于无需润滑和不许使用润滑油的场合,可做轴承、齿轮、密封圈等。
4.2.4 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以氧,碳化物,硼化物以及某些难熔金属,例如Al2O3、ZrO2、SiC、B4C、TiB2、Mo、W等增强金属基形成的复合材料。
;5 表面处理技术;6 纳米表面技术;当前已经开发出多种实用的纳米表面工程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