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论文.doc

  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论文 1899年,Tisser首先由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分离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菌体轻度弯曲,末端常见分叉,故名双歧杆菌。在20世纪初,曾试图用双歧杆菌肉汤培养物移植到数量较少的婴儿肠道中,用以提高婴儿对肠道疾病的抵抗力。20世纪50年代后,多次国际会议讨论双歧杆菌对机体的有益作用.freel)为G+菌,不形成芽孢和荚膜,也无动力,抗酸染色阴性。菌体略弯曲,末端呈分叉状。多形性是本菌属的一个重要特征,形状多样性的呈现可能 由某些碳酸盐所诱发,或与缺乏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醋酸钠以及N-乙酰氨基糖有关。一般认为多形性是细菌对环境不太适应的结果。 该菌为厌氧菌,但不同菌种对氧的敏感性有差异,某些菌种当有CO2存在时,对氧可以耐受。最适生长温度为37℃~41℃,初代培养最适PH为6.5~7.0。在TPY琼脂培养基上形成表面光滑、凸起,边缘整齐、质地柔软的菌落,呈奶油色或瓷白色。在液体培养基中混浊生长,管底有小块状沉淀物。 不同种类的双歧杆菌对糖的发酵能力不同,产酸不产气。触酶试验多为阳性,多数能分解尿素,不产生靛基质和硫化氢。无内、外毒素。 双歧杆菌一般对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庆大霉素、灭滴灵等耐受。对夹竹桃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呋喃坦啶敏感。 双歧杆菌属于丙酸杆菌科,共有11个种、30个亚种和型,如分叉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等。 双歧杆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目前公认的益生菌,只有齿双歧杆菌与龃齿形成和牙周炎有关,但其致病作用仍不明确[1,2]。 2 定植 定植是在一定的生活区域内的正常菌群与宿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共生关系。 新出生儿生后数小时,双歧杆菌即可在肠道中定植,此后终生相伴。新生儿胎粪是无菌的,出生后数小时可检出肠道杆菌、细球菌、链球菌,其数量不断增加,24h大肠杆菌占优势。出生第2天可检出少量双歧杆菌,但增长十分迅速,第4~5天开始占优势,此时最先出现的肠道杆菌等数量逐渐下降,于第6~8天则建立了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菌群,在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双歧杆菌占细菌总数的98%。关于双歧杆菌在婴儿肠道中出现的时间,何时成为优势菌群,不同学者的报道稍有出入,但总的规律是一致的。即最先出现并强烈繁殖的是兼性厌氧菌,双歧杆菌的检出是在兼性厌氧菌之后。随着双歧杆菌数量逐渐上升,兼性厌氧菌逐渐减少,直至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肠道正常菌群各成员之间,此起彼伏的演替现象与菌群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有关,兼性厌氧菌对专性厌氧菌的生存是不可缺少的,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增殖,并消耗肠腔内的氧,形成厌氧条件,有利厌氧菌生长。专性厌氧菌特别是双歧杆菌发酵产生大量醋酸和乳酸,而母乳的缓冲能力较弱,肠道pH迅速下降,在出生后第7天时母乳营养儿粪便pH为5.1,从而兼性厌氧菌受到抑制。双歧杆菌借助其表面的磷壁酸牢固粘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并在那里定植增殖。 此外,母乳喂养与肠道菌群的演替有关。母乳中含有SIgA,相当于自然被动免疫制品,在抑制肠道杆菌的增殖、促进双歧杆菌繁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用加热灭菌的母乳和未加热灭菌的母乳分别喂养两组新生儿时,前者肠道杆菌的数量比后者高。人乳中含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因子,即所谓双歧杆菌因子,是含有N-乙酰-D-葡萄糖胺的糖类。母乳营养儿、人工营养儿及成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有差异,母乳营养儿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比人工营养儿高十倍,成人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已不占首位,而是粪便杆菌的数量最多,老年人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 婴儿肠道中的双歧杆菌来源于母亲的阴道,自该处可分离出分叉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从而提示分娩时新生儿自阴道染菌的可能性。分娩时也可能由母亲的粪便直接污染,或生后由母体其他部位,如乳房部位皮肤获得该菌,或由护理人员由一个婴儿传递给另一婴儿而传播。一般认为是经口进入婴幼儿肠道[1]。 3 生理作用 在肠道众多的细菌中,数量最大的当属双歧杆菌,它是既不产生内、外毒素,也不产生致病物质和有害气体的益生菌。机体为双歧杆菌的定植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而双歧杆菌在肠道中成为优势菌群,这对维护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1 屏障作用 双歧杆菌通过磷壁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与其他厌氧菌一起共同占据肠黏膜表面,形成生物屏障,构成肠道的定植抗力,阻止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双歧杆菌在维持正常的肠蠕动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正常肠蠕动是阻止和排除致病菌在肠道中定植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菌动物肠道蠕动、运送和排空能力均较弱,而普通动物肠道中,由于双歧杆菌等专性厌氧菌产酸,肠腔内处于酸性环境,EH较低,具有调节肠蠕动、维护生理功能的作用。 试管内实验证实双歧杆菌对志贺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