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 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热点连接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当今高考的热点之一,但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与我们今天的“德治”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今天的德治以社会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 其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形成中国与西方不同文明的根源: 在于其经济基础的差异: 中国的小农经济是集权政治、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经济基础; 希腊的工商业为民主政治、人文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 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②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2)联系: 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董仲舒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限时演练 名师在线 主干整合 历史史观 随堂练习 必考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变革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内容
①确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
②中央政府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职能)。
③地方行政机构实行郡县制:郡、县(道)、乡、里
郡县制的特点
(2)特点
①皇权至高无上。
②地方服从中央。
③官职职责明确,又互相牵制。
(3)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3.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中央:汉武帝时, “中朝”―― “外朝”。
(2)地方:西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王国名存实亡。(刺史)
(3)用人制度:察举制、举孝廉。
中央集权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方面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中央集权制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另一方面,农耕经济需要兴修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需要强大的中央政权来组织兴修,因此,春秋战国后形成中央集权制并非偶然。
二、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
1.农业
(1)先秦
①精耕细作农业形成: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形成。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③经营方式:商周时期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出现自耕农经济;
战国时期出现租佃经营。
④灌溉:都江堰,郑国渠
(2)秦汉:秦:以牛田;灵渠
汉:增多,曲柄锄和大镰,耧车,耦犁,一牛挽犁;井渠、王景治黄
2.手工业
(1)先秦时期
①新石器时代: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小件铜器或生活铜器;原始彩陶和原始青瓷
②夏、商、西周: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③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晚期冶铁业发展起来;丝织业发展较快。战国:已懂得了炼钢和淬火技术。
(2)秦汉时期
①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煤炭,水排)、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②瓷器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③丝绸之路开通,丝绸外销激增。
3.商业
(1)先秦
①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②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市井”
(2)秦汉以来: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秦:明码标价
汉:商运活跃;市;有专门管理机构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①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势力壮大。
③思想:学术下移,私人办学兴起。
④阶级:士阶层的兴起。
(2)流派代表及主张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道家 老子 “道”是世界万物本原;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庄子 世界万物是相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