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证教与以史驳教.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史证教与以史驳教

维普资讯 第24卷第 1期 青 岛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1.24No.1 2007年3月 JOURNALOFTEACHERSCOLLEGEQINGDAOUNIVERSITY Mal.2007 ●历 史 研 究 以史证教与以史驳教 清初天主教传播与中西方史学交流 阚红柳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北京 100872) 摘 要: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及信徒与反教士大夫分别从 “以史证教”和 “以史驳教”的角度研究和开发 中 国古代史籍,从而使中西方在史学领域内迈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一步。但在史学领域 内部 ,中西双方均缺乏 充分的实质性的接触,因而该论战虽点燃了中西史学会通的星星之火,但毕竞仅停 留于史学表面,未能深入 内里。中西史学的进一步交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巨大转变仍有待于来 日。 关键词:清初 ;天主教;史学;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K249;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33(2007)0l一0012—08 明后期耶稣会士东来,中西文化产生第一次 不轻松,也不引人人胜,除非您希望某天成功地利 较大规模的实质性接触,除天文、水利、地理、历法 用它们为上帝增光。因为在这一方面总是需要不 等应用科学领域外,史学领域也成为二者会通与 断地学习和研究,所以我们必须习惯于不断地转 融合的媒介。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及信徒与反教士 向它的外部运用”[2J(n驰。当然 ,在学习中国语言 大夫分别从 “以史证教”和 “以史驳教”的角度研 文字的过程中,传教士们不免遭遇困难和挫折,因 究和开发中国古代史籍,从而使中西方在史学领 为,“就这个国家的语言而言,我向你保证,要不 域内迈 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一步。 是为了上帝,我们决不会 自讨苦吃去学它的。我 每天八小时抄写词典,整整花了五个月时间,才使 我最终能够阅读汉语书籍。十五天前,我在这里 “ 一 般说来,一种外来文化输入像中国这样 找了一位中国文人,早晚各三小时跟随他辨识中 有悠久传统的国家,需要通过特定的社会文化机 国汉字,像小男孩那样费力地朗读。中国常用字 制,使之由外来变为内在,才能逐步与本土的传统 约四千五百个,但总数达到六万。对于我们,只要 文化相会通。这种特定 机‘制 ’指什么?主要包 掌握布道、传 教和 听忏悔 的一些词句就够 括两方面:一是要有某种社会力量,作为会通文化 了”[2J( 。能够达到阅读古代典籍的程度,耶稣 的主体;二是要找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会士的确要花费一番精力和苦心。 的生长点,加 以培植、灌溉”¨』( ,史学领域 ,作为 在传教过程中,耶稣会士们得到这样的启迪: 中国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地成为 “若要免人妄证,须先明透中国本性之情 ,若要明 一 个较早产生结合的生长点。 透中国本性之情,须先博览中国之书籍。中国之 耶稣会士最早与中国史学的接触,应该说是 书籍,即为中国之本性也,未有不读中国之书籍, 出于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并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 而能识透中国之本性者,亦未有不能识透中国之 必要。东渡而来的耶稣会士,抵达中国后,首要之 本性 ,而能阐扬超性之理与中国者”J。不仅如 务是学习中国语言,并阅读古代典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