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研究座
论文讲座(一) - (一)如何准备开题报告 (二)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 (一)如何准备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准备开题报告 开题认证的流程 开题报告范文 1.硕士学位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要求 浙江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的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 计算机学院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 软件学院关于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要求 浙江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的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 软件学院关于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的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形式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形式 2.准备开题报告 研究生必备的素质 研究生必备的素质 准备开题报告 撰写开题报告 1、题目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作者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确、精练、易懂,要能正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地反映此研究的范围和所达到的深度。 “基于工作流的配置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Android手机传感器窃听防御技术” “软件文档质量保证策略研究” 2、文献综述 简要叙述国内外的研究动向,说明你对该研究领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洞悉研究内容。 3、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和进度 4、预期成果 开题论证 开题论证是硕士论文阶段的重要环节 1.论文题目是否恰当?与内容相符? 2.论文研究内容是否满足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3.技术路线是否可行? 4.进度安排是否合理,能否按时完成? 5.有益建议. 3.开题认证的流程 一、材料准备 需准备以下材料至论证会场: 1、《开题报告论证表》(见附表),填妥基本信息后交导师或论证组组长; 2、《文献综述》一式3份,普通A4纸装订,格式参照公布的规定及模板; 3、《开题报告》一式3份,普通A4纸装订,格式参照公布的规定及模板; 4、《开题论证PPT》(电子版)。 3.开题认证的流程 ?二、论证过程 ??? 论证组由包括导师在内的三位软件工程领域专家组成,每位同学有15分钟的报告、论证时间。论证结论经专家签字后生效,分以下三种情况: 1、通过。 2、修改后通过。同学应在论证会后2周内根据论证意见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并由导师审核。 3、不通过,则同学须重新开题,参加下一期开题报告论证会。 . 3.开题认证的流程 三、材料提交 1、《开题报告论证表》(导师和论证专家完成评语并签名)请导师或组长在论证会结束后交软件学院办公室; 2、通过开题论证的同学在论证结束后2周内将电子版《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开题论证PPT》发至邮箱:jw@。 虚拟社区有网上社区、网络社区、数字社区、电子社区、赛博社区等多种名称。及精品课程网 本课题统一称为虚拟社区。 一、选题的研究进展 一、选题的研究进展 主要参考文献 专著: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一一一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施拉姆(1983).传播学概论[M],李启,周立方.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美]AmyJoKim(2000).网络社区建设[M].张署,胡蓉,赵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黎熙元主编.现代社区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王陆主编.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王克迪.赛博空间之哲学思考[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期刊论文: 桑新民.探索网络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新天地[J].教育发展研究,2002,(l) 唐智松.网络教育及其交往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2,(6). 俞海燕.网络背景下的师生交往:变化与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2002,(3):1. 陈晓荣.虚拟世界的哲学蕴含[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0):2. 项国雄,胡健.传统的悖反与回归一一虚拟社区内传播行为浅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2):15一19. 刘瑛,杨伯淑.互联网与虚拟社区[J].社会学研究,2003,(5):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9):22一26 王海东,丁兴富.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29一32. 张新明.网络学习社区的概念演变及构建仁[J].比较教一育研究,2003,(5):55一60. 姜振华,胡鸿保.社区概念发展的历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4):121一124. 胡咏梅.英国中小学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系统[J].外国教育研究,2004,(8):5一7. 何善蒙, 许滟绯. 聚焦网络教育──关于网络教育的调研[J]. 教育发展研究 , 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