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1民法导论的
在民法慈母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民 法;总 论;分论;民法主要调整商品交易关系。而一个商品交易的完成,必须有三个制度为依托才能完成,即:民事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
以一个最原始的交易——互易为例,甲以一只羊换乙五斤盐。从民法角度,甲乙要完成这一交易,要有两个前提:甲乙要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即要成为民法上的“人”(民事主体制度);二是甲乙二人彼此承认对方对交换对象具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物权制度)。;尔后二人交换的过程,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财产关系,成立互易合同并互为给付(债权制度)。交易完成的结果是形成一个新的物权关系,甲拥有盐的所有权,乙拥有羊的所有权。
民事主体、物权、债权制度,是民法上最重要的三大制度,其构成了民法体系的基本骨架。;其中物权和债权制度合称财产权制度。但民法不限于调整商品交易关系。民事主体从事交易行为,行使财产权的行为本身,也离不开人身权制度的支持与配合。故人身权亦属于民事权利范畴,并与财产权合称民事权利。
但人身权与财产权并非截然分开的,如继承权,其内容表现为财产权,但是基于一定的身份权而发生的。
随着智力成果等无形财产的日益重要,知识产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亦占有重要地位。;除民事主体制度和民事权利制度以外,民法上还有一些基本理论性或辅助性制度,才使得民事主体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权利成为可能。他们包括民事行为与代理制度、诉讼时效制度等,也属于民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调整对象;某市民政局的办公楼由某建筑工程公司承包。完工后,欠承包款60万。公司诉至法院。问:此案是否由民法调整?;【案情】张男与李女通过网络聊天认识,因意气相投,相互羡慕,遂互留地址,互递照片,并决定交友。但双方一直没有见面。1年后,张男通过网络约会李女于2008年2月14日在玫瑰餐厅见面。李女同意了张男的邀请。李女十分重视此次约会,为了此次约会,专门到美容店进行了美容,并按约定时间到玫瑰餐厅。但李女从日上中天一直等到日没西天,也未见到张男的影子。李女十分恼怒,便按照地址找到张男,质问此事。双方为此发生争执。李女怒而诉至法庭,要求张男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万元。
【问题】 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评析】本案中,张男与李女通过网络认识约会,这种关系虽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既不具有财产关系的内容,也不具有人身关系的内容,这种关系是受道德规范调整的关系,而不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关系。
张男的行为虽然是不道德的,但不具有法律的非难性,李女所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精神损害赔偿一般建立在对人格权侵害的基础上,张男的行为未侵害李女的人格权,因此,张男不存在对李女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 ;民法的特点;民
法
的
渊
源;
(1)只在涉外民事关系中适用;
(2)只适用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条约;
(3)只适用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条约中未声明保留条款的部分。;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合同法》第六十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合同法》第六十一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物权法》第116条 :“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引言第一条:
(1)凡依本法文字或释义有相应规定的任何法律问题,一律适用本法。
(2)无法从本法得出相应规定时,法官应依据习惯法裁判;如无习惯法时,依据自己如作为立法者应提出的规则裁判。
(3)在前一款的情况下,法官应依据公认的学理和惯例。;民法的适用;
;一、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责任法施行前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 ;[05-54]2003年甲向乙借款3000元,借据中有“借期一年,明年十月十五前还款”字样,落款时间为“癸未年九月二十日”。后来二人就还款期限问题发生争执,法院查明“癸未年九月二十日”即公元二〇〇三年十月十五日,故认定还款期限为二〇〇四年十月十五日。法院运用了哪几种合同解释规则?
A.文义解释
B.整体解释
C.目的解释
D.习惯解释; 北京孙某购买了一辆桑塔纳轿车。与保险公司签订一份机动车保险单,约定:孙某为该车投保机动车辆盗抢在内的车辆损失险、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