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笔记1-10.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权法笔记1-10

权利的变更与法律事实 权利系民法的核心,人为权利的主体,物为权利的客体,结合三者,动态地观察权利之变动。即基于何种法律事实使人与人、人与物发生一定的法律关系。造成权利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权利的取得,可分为原始取得及继受取得 原始取得:细致费基于他人既存之权利,而独立取得新权利而言。 权利的绝对发生,如:甲新建房屋(原始取得所有权)、乙购买之(原始取得债权) 继受取得,指就他人既存之权利取得其权利而言。 权利的变更 权利的变更情形有三:1、主体的变更 乃权利之转让 2、客体的变更,如因符合而使所有权的客体变大;因债务一部分清偿,而使得债权缩小。因给付不能而使请求给付特定物债权 变为损害赔偿债权。 3、效力的变更,如附有抗辩权的权利,变为无抗辩权;原不得对抗第三人的权利,变为得对抗第三人。 权利的消灭 法律事实 一、法律事实的意义 因法律的适用,足以发生权利得丧变更(或其他法律上的效果)的事实称之。 二、法律事实的分类 1、人的行为 (1)适法行为:A.表示行为{ a.意思表示:法律行为 b.意思通知:准法律行为 } B.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 (2)违法行为: A.侵权行为 B.债务不履行等 2、其他:(1)自然事件,如:出生、死亡 (2)自然状态,如:时间、经过 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者,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发生一定司法效果的法律事实。 分析如下: 一、法律行为系一种法律事实 因法律行为的做成得发生一定权利或者法律关系的变动,故法律行为是一种法律事实。 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法律行为至少须有一个以发生司法上效果为目的之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若干法律行为尚须与其他法律事实结合,始能成立或生效。如:借用(要物合同,实践合同),因物的交付而成立:动产物权之让与 非将动产交付不发生效力。 三、法律行为在于发生私法上的效果 法律行为旨在实现私法自治,依当事人之意思表示而由法律赋予一定私法上的效果,发生私法上的权利的变动。如因买卖合同而取得债权;因动产只让与合意及交付而取得动产所有权。 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及生效要件 一、法律行为的要件 (一)、成立要件 成立要件可分为: 1、一般成立要件,细致一切法律行为所共同的要件: (1)当事人 (2)标的 (3)意思表示 2、特别成立要件,系指个别法律行为特有的要件,如:要式行为需践履一定方式;要物行为需交付标的物 (二)、生效要件 生效要件可分为: 1、一般生效要件,系指一般法律行为所共通的生效要件: (1)当事人须有行为能力 (2)标的须可能、确定、适法(不违反法律强制规定)、 妥当(不违反公序良俗) (3)意思表示须健全 2、特别生效要件,系指个别法律行为特有的要件,如:附条件或附期限的法律行为与条件成就或期限到来时发生效力;法律行为乃处分行为时,当事人须有处分权 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准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系指法律上有此行为,即发生法律上的效果,不论行为人有无取得此种法律效果的意思,又称非表示行为。例如:无主物的先占、遗失物的拾得。 非表示行为不以表现内心的意思内容为必要,乃无关于心理的行为,故亦称事实行为。 关于实事实行为,不适用或不类推适用法律行为的规定。故五岁的孩童捕获小猪,仍能取得其所有权;患严重精神病之无行为能力人拾获珠宝时,亦能主张拾得人之权利。 准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系表现一定的意思内容,并基于其表现而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在此并不问行为人企图发生何等效果,乃因法律之规定,当然发生一定效果。此之效力虽由法律的规定当然发生,但均以表示一定心理状态与外部为特征,与法律行为(意思表示)极为相近,故学说上称之为准法律行为。例如:催告(意思通知)、召集社团总会的通知(观念通知)、妻对夫通奸行为的宽恕(感情表示) 对于准法律行为,民法关于意思表示及法律行为的规定在何种范围内,得为类推适用,应视各该行为具体定之。就催告(意思通知)而言,通说认为行为能力、意思表示之欠缺、意思之瑕疵、意思表示效力之发生时期,及代理之规定,原则上均得类推适用。 例题:甲为一位十六岁高中生,于郊外拾获一辆他人丢弃的自行车,得其父同意,将车出卖给邻居某名牌大学法学院二十岁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