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受到刑事处罚后的被告人是否还应赔偿精神抚慰金
更新时间:2012年01月11日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人身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或其近亲属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法院通常都会予以受理,并根据人身权受损害的程度决定是否支持其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但对于侵犯人身权利构成犯罪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受害人或其近亲属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法院是否能够受理并支持受害方的精神损害诉讼请求,即使在《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出台后,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做法不一。笔者就试从本文浅谈一下承担刑事责任后应否赔偿精神抚慰金的问题。
【案例】被告左某驾驶无号牌普通二轮摩托车搭乘张某,将驾驶摩托车从对面驶来的李某撞死。该事故经交通管理大队认定左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李某负事故次要责任,张某无责任。原、被告因损失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原告遂诉至本院要求被告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左某无证驾驶摩托车,将李某撞伤致死,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即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关于原告主张的精神抚慰金,因被告驾车肇事致受害人死亡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被判刑拘投三个月,缓刑六个月,承担了相应的刑事责任,依照相关规定,原告不应再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对该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一审判决后,原告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关于精神抚慰金问题,由于李某的死亡,给李某的近亲属造成精神上的损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解释》第十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结合当地生活水平,确定精神抚慰金为30000元,二审判决支持了原告的精神抚慰金。
【评析】当前审判实务中,基本贯彻了“2000年12月19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002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两个文件的规定,即不允许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十八条规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从上面的司法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法院只支持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而不支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笔者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虽然是由刑事案件引发的,但是在审判程序上适用的是民事诉讼的程序,赔偿上理应参照民事诉讼法律、法规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而且从“崇尚法治、法律至上”的理念出发,受害人只要身体受到伤害(即:造成伤、残、死的结果),不管案件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都应受到同等的待遇,不应在赔偿问题上人为的“民刑不一”,相反,往往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不仅受到财产上的损失,往往精神上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刑事犯罪中被告虽承担了刑事责任,但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机制,而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立法本意是对受害人所受精神损害的补偿,是一种补偿机制,其与刑事责任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再次,司法实践的这种做法会让人认为刑事案件还不如民事案件受到的保护有力,特别是对于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的精神保护层面,致使一些受害人及其亲属为了要回精神损害抚慰金,在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中不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而选择在刑事案件结束后,再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样极大的浪费了人民法院的诉讼资源,增加了受害人及其亲属的诉累,也不利于被告人的服刑改造。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权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受害人本人或者死者近亲属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以支付金钱作为主要的救济手段,其基本功能仍然是填补损害,同时可以满足受害人的心理平衡,从而使其痛苦得以缓解或者消除。因此,从立法本意和法律社会调节功能看,均不能因侵权人承担了刑事责任而免除其精神抚慰义务。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四条规定: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