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科学探究中的语言训练.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探究中的语言训练 靖江市滨江学校 沈建国 内容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语言虽然不是学习的第一目标,但“表达与交流”同样是科学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愿意说、敢于说、有话说。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就要善于把握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让师生在共同的研究碰撞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关键词:语言训练 问题情境 质疑问难 科学记录 科学(3~6)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不少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复着这样一种模式:教师通过问题导入新课→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通过观察、实验获取证据→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此模式中不难看出,这些老师将“科学探究”简单地理解为“动手做”, 因此,一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有动手做的,有举手发言的,然而细看起来却不难发现这样的科学探究完全忽略了科学探究中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语言虽然不是学习的第一目标,但“表达与交流”同样是科学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在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说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科学探究中,要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和探究主题,莫过于通过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个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有疑、有思、有想、有惑, 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也就会层出不穷。如在教学《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中,我在将马铃薯放入装清水的水槽之前,要学生猜“土豆”放进去后会怎样,学生很自然的会想到有关“沉”“浮”的问题,当土豆放入清水中沉下时,会激发学生想到“当物体比它同体积的水要重时,物体下沉”,而最后当我将其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一烧杯盐水中时,学生惊奇地观察到土豆在水中浮起来了。此时的学生会有很多的“为什么”:到底老师施了什么“魔法”,是土豆发生了变化?还是烧杯中的水发生了变化?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去思考,这样,不用老师过多的引导,学生在好奇心、求知欲的驱使下,自然会有很多话想要表达了。 二、鼓励质疑问难,让学生敢于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教师如对学生大胆的发问,经常的质疑不予重视或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并加以批评、训斥甚至讽刺和挖苦,毫无疑问就会扼杀了学生想说的欲望。我在《研究纸的吸水性》一课中,让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时,第一种方案的出台就经历了学生们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进行改进,并且还通过实验演示,在教师再次激发矛盾下,最后才确定其方案。刚开始,学生只说分别向每一种纸滴水,看哪一种纸上的水迹大?马上就有学生指出:应向每一种纸滴同样多的水。但这与比较科学的方案还有一定的距离。当我让学生来演示这个还不成熟的实验时,又有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原来,他们发现:用滴管向每一种纸滴水时,不能一个一个的滴,应该同时滴,再来比较水迹的大小。至此,“滴水”的方案已经很完善、很科学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思维与表达得到训练,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对比实验的实验方法,了解了对比实验的基本特征。 三、重视科学记录,让学生有话说 科学记录能较好地保留学生在观察、实验等活动中发现的现象,出现的问题,好的想法、数据等。马克思曾说过:“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心理学也表明:思维依赖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结果。科学记录能促进学生常去思维,因为记录需要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形成语言文字,符号等记录下来,因而交流时语言,逻辑更有序。所以,科学记录在科学课中不是点缀,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它是学生科探究活动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环节。如在教学《让小灯泡亮起来》最后一个环节:自己设计一盏红绿灯时,要求每组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思路、操作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再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巩固了使灯泡亮起来的电路原理,而且使得自己的语言更有条理。 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就要善于把握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让师生在共同的研究碰撞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徐敬标编著) 1

文档评论(0)

dyzv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