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___休谟及其哲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二讲___休谟及其哲学

第十二讲 休谟及其哲学;一、休谟生平与著作;休谟两岁时丧父,依靠母亲为生。童年时代,休谟是在出生地奈因微尔士度过的。从小休谟性情文静,天资聪慧,喜欢读书与思考,尤其是文学。 1722年休谟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期间受洛克的影响,怀疑精神萌芽。1725年辍学回家。 从1725年—1734年,休谟自学时期,方向有法学、文学、哲学及其美学,后来慢慢集中于哲学。 1734年,休谟经商,但很快回到哲学研究上来。 1734年夏,休谟来到法国的拉福来舍(一个小镇),在此地的耶酥会学院里博览群书。;1737年,休谟完成《人性论》的写作。 1737年秋回到英国,1738年9月26日,《人性论》出版。但出版后学术界的反应冷漠,令休谟大失所望。此后的一段时间,休谟对自己的《人性论》进行了改写,将原来的“论知性”、“论情感”、“论道德”三卷分别改成《人类理智研究》,《论情感》和《道德原理研究》三书,以便引起人们的重视。 ;1744年,当休谟有机会在爱丁堡大学谋得道德哲学教职的时候,学术界对《人性论》的冷遇甚至攻击致使休谟的这一愿望落空。而且还招致六条罪名:①怀疑主义;②无神论;③关于上帝存在的错误观点;④关于上帝是第一因的错误观点;⑤否认灵魂的非物质性;⑥认为是非之间只是人为的差别。;1745年休谟担任安南戴尔侯爵的私人教师。 1746年至1748年,休谟受远亲克莱尔将军之邀两次光顾欧洲大陆,一次是无功而返的军事征伐,一次是几无成效的外交出使(维也纳和都灵)。但休谟因此而获得了对上层社会的认识和丰厚的收入两项好处。而且在都灵时,还与孟德斯鸠成为好友。 ;1749年至1751年休谟写作《政治论》、《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书。 1751年认识亚当·斯密,两人成为了密友,休谟在自己的家中为亚当·斯密留了一间房以便他来爱丁堡时居住。 1761年,休谟利用图书馆管理员的有利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四卷《英国史》的出版工作。第一卷为《从尤里·凯撒入侵至亨利七世即位的大不列颠史》(两册)(1761年版);第二卷《都铎家族统治下的大不列颠史》(两册,1759年版);第三卷《从詹姆斯一世至查理一世统治时期的???不列颠史》(1754年版);第四卷《从查理一世死至1688年革命的大不列颠史》(1756年版)。此书的出版,使休谟一改哲学家的冷漠,而成为了普受欢迎的历史学家。 ;1763年(52岁)因为英国驻法公使赫特福德伯爵的邀请,让他以使馆秘书身份随同赴法。受到巴黎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 从1763—1766年,休谟在工作期间与法国的“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代表交谊很深,如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达朗贝尔等。期间还认识了著名的思想家卢梭。 1766年1月13日,休谟出于好心为了拯救卢梭因《爱弥尔》招致的迫害,携同卢梭来到英国。1767年卢梭因狭隘、多疑不辞而别离开了休谟,回到法国。卢梭也因此与“百科全书派”的杰出人物决裂。 ;1767年休谟成为国务大臣康威将军的助理秘书,直到1769年才从伦敦回到爱丁堡。 1771年—1776年休谟在爱丁堡的新城区的家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五年。期间休谟与本杰明·富兰克林、博斯韦尔、亚当·斯密交往。 1776年8月25日逝世。一生未娶,墓碑上只写下他的名字和生卒年月。 1776年4月休谟写下了《自传》,他自述的人生态度有二:一是看重文名;二是对文字之争处之泰然。“和平而能自制,坦白而又和蔼;愉快而善与人亲昵,最不易发生仇恨,而且一切感情都是十分中和的。” ;二、 论知性;印象先于观念。印象分位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两种。它们产生的次序如下:一个印象先刺激感官,从而神秘地产生了冷热饥渴苦乐等观念,当这些观念再回复到心灵中时,便产生欲望和厌倦、希望和恐惧等新印象。这些新印象就是反省印象。这些反省印象又被记忆和想象所复现又成为新的观念,如此发展。 印象出现于心中之后,它又作为观念复现于心中,这种复现有两种方式:一是仍然保持初次出现时的活泼程度;二是完全失掉了那种活泼性,变成了纯粹的观念。前者称为记忆,后者称为想象。记忆的主要作用在于保存观念的次序和位置;而想象的作用则在于可以自由地移置和改变它的观念,即使幻想,也是如此。这是休谟人性科学的第二个原则。;心灵既然具有想象的自由,人类的心灵在简单观念和复合观念之间产生推移的规则有三:即类似、时空接近和因果关系。至于人的心灵因为类似、时空接近、因果关系这三种性质为什么会产生一种想象?那就像心灵为什么会产生印象一样,我们是不知道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人性使然,或许这就是上帝使然。 根据这三种性质,人类的心灵进行一定的观念推移或想象,其结果就是产生一些复合观念,这些复合观念有关系、样态和实体三种。 ;一个观念自然地引起另一个观念的那种性质就是关系。它与“距离”相对。哲学上的“关系”一般来源以下七种:类似关系;同一关

文档评论(0)

sm85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