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卷老师喜欢什么样的作文
阅卷老师喜欢什么样的作文[唐建新]作为一名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每年高考阅卷后我都很愧疚,因为我知道,一定有不少考生的作文被我误判。不过我误判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高考作文阅卷根本不可能给我思考的时间,只能跟着感觉走。下面以2004年高考作文阅卷为例谈谈高考阅卷状况——??? 可以说,我们的高考作文是写给两个阅卷老师浏览的。两位老师必须在你这篇作文上停留的时间并不多,你必须在研究阅卷老师快速浏览的心理。??? 阅卷老师在1-3分钟之内,他会喜欢什么作文呢???? 第一、喜欢题目漂亮的文章???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是让阅卷老师慧眼为之一亮的第一点,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提供给阅卷老师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话题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和话题,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可能是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如何拟题呢???? (一)增补法。??? 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是最简捷方便的拟题方法。如以“桥”为话题,可拟《桥下》、《搭建心桥》《赞桥》《我爱那座古桥》《桥,沟通的彩虹》《有感于“船到桥头自然直”》等,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主题更明确集中,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又便于把握文章的重点。(此法最为简单,但新意不够)??? (二)修辞法。??? (1)比喻。《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 (3)层递。《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 (4)比拟。《小树又快活了》《读水千遍真有趣》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5)对偶。《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 (6)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7)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8)设问。《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9)反问。《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反问中饱含着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 (10)顶真。《读书乐乐读书》《活读书 书读活》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11)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12)仿拟。《我是服务的小行家》《读书就是爱自己》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明主题。??? (13)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风物长宜放眼量》前者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后者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题目,能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4)反复。《“我”为我服务》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 (15)通感。《绿色可听》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听”出了窗外绿色世界的欣欣向荣,视觉独特,别出心裁。??? (三)引用法。??? (1)引用诗句:19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出自苏轼《题西林壁》。??? (2)引用流行歌词: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