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增白剂到底啥东西.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食品安全领域,对错并不以声音大小决定,真相也许只能无限接近,却无法最终抵达 面粉增白剂到底啥东西   羊城晚报记者 曾 颂   “面粉增白剂”,在中国似乎要走到尽头了———今年12月15日,卫生部发布征求意见稿,拟于明年12月1日起在面粉中禁用增白剂。增白剂存废之争,终于接近尘埃落定。   这是一场错综复杂的角力,科学与阴谋,民意与管理,在交战中渐次面目不清,让人如坠云雾。   面粉增白剂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会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请随本报记者一起探索这个化学品的坎坷身世。   1  来龙去脉   1985年由广东南方面粉厂引进,随后走向全国   小麦,世界总产量排名第二的农作物,在中国多被磨成面粉来做馒头、面条等。   人们发现,初磨的面粉会出现气体代谢———面粉粒及附着的微生物要呼吸,色素和脂肪要氧化———这个过程产生热和水分,倘若储存不善,便会发热、结块,令面团颜色发黄、黏性过大。因此,面粉初磨后一般要贮存2-3周,行内称之为“熟化”。一些小作坊由于贮存条件不佳,偶尔会把面粉“熟化”到发霉。   据曾任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与增白剂打了数十年交道的杨冠丰介绍,1985年左右,广东南方面粉厂引进了一种添加剂,可将“熟化”过程减少到2-3天,从而避免面粉霉变。   除了促进熟化,这种添加剂还能破坏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等色素,提高面粉的白度与弹性。那时它已在国外广泛应用,科学实验也证明,适量添加对人体无害。   当时的面粉普遍含有麸皮,黄中带黑,卖相不好,南方面粉厂引进增白剂后,生产出高白度、弹性好的面粉,大受追捧。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食品加工业普遍用上了增白剂。   根据1996年的国家标准,中国每千克面粉中最多可添加增白剂60毫克,而加拿大、菲律宾允许添加150毫克,韩国允许添加300毫克,美国仅规定“按生产需要添加”。最严格的是欧盟,当时英国尚允许添加50毫克,从1997年开始,欧盟全区禁用。   2  信任危机   “天然就是好的”观念普及,添加剂广遭厌弃   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面粉增白剂”的中国普及之路曾一帆风顺,因为消费者喜欢更白的面粉。   但是,一些乱象也开始出现:部分企业不顾用量和使用规范,随意添加;有的企业生产设备稳定性差,无法做到用量控制;增白剂本身的含量标签不准……消费者的实际摄入量,可能超出国家标准。   更重要的是,随着国人财富的增长,一种健康观念也普及开来———“天然就是好的”。在此背景下,食品添加剂作为化工制品,开始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排斥。对此,国内食品加工业没有辩驳,只是用欺骗的方式来迎合市场。如今,面粉包装上常有“不含任何添加剂”的标签,事实上却普遍含有增白剂。   上世纪90年代末至新世纪,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对“非天然”的添加剂愈加反感,全球通用的面粉增白剂,与“苏丹红”、“三聚氰胺”一起被绑在火刑柱上。   于是,信任危机降临,关于面粉增白剂存废的交锋,也从此走向白热化。   3  存废交锋   国内出现两派对垒,并各有权威人士担纲旗手   增白剂是存是废,国内出现两派对垒,各有权威人士担纲旗手。   要求废止增白剂的反方,以原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王瑞元为首。20多年前,正是他一手引进了增白剂,但自从赴欧考察回国,王瑞元发现国内面粉假冒伪劣甚多,靠增白来遮“丑”,遂对当年决定痛心疾首,甚至说“在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死不瞑目”。   反方认为,增白剂在生产环节并非必需,纯粹是扮靓面粉“卖相”,于营养价值无益,反而会破坏其中的叶酸、类胡萝卜素等;增白剂分解出的苯甲酰、苯甲酸、苯酚需要肝脏解毒,对肝功能衰竭、肝功能损伤者不宜,即使健康人长期超量食用,也容易引起慢性苯中毒。   绝大部分的消费者支持这一观点,根据某门户网站调查,要求废止增白剂的网友超过九成。   然而,正方同样权威。其领军人物为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他坚持“增白剂是无害的”,国际上有严格的科学实验作证,且多数国家都在使用。   问题是,网友认为这种科学里藏着“阴谋”,是在维护产业利益。   “陈君石凭良心说话,骂他是没道理的。”杨冠丰说,食品添加剂都要经过风险评估,确定某个剂量,在此剂量下,人体每天摄入都不会影响健康,“人家是做了实验的,你不做实验,光说‘可能有影响’就要废止,站得住脚吗?”   “我国的添加标准是百万分之六十,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就算增白剂全部转化成苯甲酸,对人体都不会产生影响。苯甲酸是防腐剂,饮料里可以加到千分之一,大家都还喝可乐。确实有企业过量添加(增白剂),但这么多年来出过事没有?”杨冠丰认为,国内媒体和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过度敏感———倘若没有添加剂,多数食品无法储运,现代食品工业会全盘垮塌。   4  终结令响   四天

文档评论(0)

hgcm7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