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节 中医与西医的关系 第二节 中医学历史沿革 第三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第一节 中医与西医的关系 广义 中国各民族的传统医学 相同点 治疗对象相同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约成书于战国秦汉之际,假托黄帝之名,非一人一时之作,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包括《素问》和《灵枢》二部分共81卷。 难经 难经 据说为秦越人所著,为《黄帝内经》的补充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作者为东汉·张仲景,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我国辨证论治专书(即第一步临床专著)。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假托神农之名,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扁鹊 唯一进入正史的医家,《扁鹊·仓公列传》,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尤其擅长望诊和脉诊。 张仲景 东汉时期医学家,河南南阳人,曾为长沙太守,所收录的269首方剂,至今仍为临 床中常用的良方。后人称为“医圣” 。其“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学术思想被奉为经典。 华佗 三国时人,华佗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 脉经 王叔和 贡献 :第一:对《伤寒论》的整理使得《伤寒论》能够流传至今。第二大贡献是著成了《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脉学专著。他将脉象分为24种 。 千金要方 孙思邈 唐·孙思邈因病学医,热爱医学,淡泊名利,多次婉言谢绝入朝为官。人们尊称他为“药王” 李时珍 明·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载药1892种,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叶天士 清·叶天士(江南名医)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另有《临证指南医案》一书。 吴鞠通 清·吴鞠通《温病条辩》,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学说,对温病学说贡献很大,是继叶天士、薛雪之后的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 中医药在海外 目前中医药在世界上162个国家或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中国政府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签署了90多项协议,在英国有3000多个中医诊所,在加拿大有3000多个,在澳州有4000多个,在荷兰有1600个。中医在8个国家获得了合法地位,在9个国家被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全球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 中医针灸在欧美国家所治疾病谱与国内相比有所不同,治疗疑难杂症靠针灸。例如,许多发达国家的病人到中医诊所多是治疗戒烟、戒毒、痤疮、不孕症、电脑综合征、抑郁症、肥胖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多种疑难杂症。 复习思考题 1、试述中医四部经典。 2、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一)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 1、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二)人与外界环境的整体性 2、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季节影响: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昼夜影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的整体性 第三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与论治 1 辨证 2 论治 (二)辨证与辨病 (三)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证、病、症状的含义,证更能反映疾病的本质 第三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三、恒动观念 ⒈生理上的恒动观 ⒉病理上的恒动观 ⒊疾病防治上的恒动观 第四节 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 一、中医学发展现状 二、中医学的展望 (一)中医学事业蓬勃发展 (二)中医药走向世界 * * 中医学 古中国 古印度 古巴比伦 古罗马 第一章 绪论 狭义 汉民族的传统医学 中医概念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的结合 人 西医 中医 经验医学 实验医学 着眼于人 着眼于病 宏观 微观 整体观念 局部观念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历史较长 历史较短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中知人事 天人相应 人体本身是有机整体 人与外界环境是整体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战国至两汉时期 标志: 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共81难,对脉诊和针灸描述详细,其中 补充命门、三焦学说的内容。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晋 王叔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临床心理门诊各项规章制度.pdf VIP
- T_CAGHP 041-2018 崩塌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试行).docx VIP
- 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的通知(20210923160840).docx VIP
- 20230519成都万象城 项目介绍2023(压缩).pdf VIP
- 化妆品车间设计规范.docx
- IEC60335-1-2020中文版-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文翻译稿).docx VIP
- 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报告-天然气压差发电技术研究与项目规划.pdf VIP
- 垃圾焚烧工艺流程图2018.pdf VIP
- 最新弃标函模板.docx VIP
- 腾势-腾势X-产品使用说明书-经典版(插混)-QCJ6490ST6HEV-腾势X插电式混动SUV用户手册20191212.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