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校本化实践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活教育校本化实践探究

生活教育校本化实践探究   基础教育观照生活世界,注重生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对儿童生活的建构,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特征。“二战”以后,欧美的基础教育改革始终凸现共同的新思潮内核:教育与生活的融合。面向21世纪的“德洛尔报告”明确提出:“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个重要支柱之一,更重要的是,把基础教育视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我国新课改明确提出“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整合”。因此,关注儿童生活,对儿童充满人文关怀,赋予教育以生命意义,是时代对人的发展和基础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在对生活教育理念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生生不息,活学致用”的生活教育校本化实践主张 一、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生活核心素养体系 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生活核心素养体系。在生活教育视野下的生活核心素养,可归纳为生活力的培养。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提出的五大支柱说,以提升儿童生活力为目标,构建五大素养支柱。此五大素养彼此关联,同时涉及生命全程与各生活领域。具体如下表: 通过构建生活核心素养体系,形成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以生长为目的的教育生活,以“活学致用”为实践策略,使素质教育得到深化,使日常教育得到优化 二、课程实施生活化,融合学科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 1. 学科课程生活化 我们在探究中,逐渐形成了“基于生活情景下的学科问题”为主导的“活学致用”学科教学模式:(1)、创情导入,生成学科问题。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或熟悉的生活情景生成学科问题。(2)、融合经验,主体探究。沟通已有生活经验与学科经验,让学生在对生活整合的探究中学习理解课本知识。(3)、回归生活,活学致用。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学科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以改造经验。(4)、交流分享,展示成果。师生不仅学习了学科知识,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得到生长。(5)、课外拓展,真学实用。把课堂上的智慧火花,在课外生活中继续“燃烧” “基于生活情景下的学科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生活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探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生活化学科问题情景教学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原则,以“生活为中心”,从生活问题情景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生活中的过程与方法,获取“活”的知识与技能,生长情感与态度。以生活为师,运用书本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很好地沟通科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 “基于生活情景下的学科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元素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学生“如亲临其境”,经历知识之始终,实现真学、实学,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更积极地思考、实践、创新,并获得更大的身心愉悦,感受科学知识世界的奥妙,进而让学生更好地走进生活、融入社会,以达文化化人、生活育人 “基于生活情景下的学科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下的孩子正处在“互联网+”时代、“创客一代”、后工业时代,培养大量能解决问题的创新人才是教育当务之急。在教学中,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面对各方面的具体问题情景,拓展生活视野,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实现真用、实用 2. 地方课程社区化 地方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基于地域、基于活动、基于课程。我们重点以地域特征展开实践研究。实施地方课程社区化,把地方课程融入社区生活。从课程主题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校的地方课程设置与社区、文化活动等资源配置整合,形成地方课程与社区生活相融合的教育活动。这一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程融合到现实的生活情景之中,令学生获得真实体现,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体现“活的课程”。如粤曲传承地方课程,我校附近就有文化宫、影剧院、青少宫、公园等社区设施,这些都成为学校地方课程教学的背景与教学资源。孩子们从小就沉浸在粤曲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耳听目染,有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学校组织儿童定期进入文化宫的粤曲展厅;通过家长组织儿童到影剧院、到公园“私伙局”中观看粤曲演出;把推广粤曲的专业、业余演员请入课堂;在青少宫里进行专业培训;在校内、外搭建粤曲展示小舞台。地方课程与社区教育背景融为一体,成为“活”的教育、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与用合一 3. 活动课程主题化 杜威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并相应表现为四种活动:语文与社交的本能和活动;制造的本能和活动;艺术的本能和活动;探究的本能和活动。杜威进一步指出:“教育的问题就是要抓住他的活动并给予活动以指导的问题。通过指导,通过有组织的运用,它们就会朝着有价值的结果前进而不致成为散乱的、或听任其流于仅仅是冲动性的表现。”我校的活动课程基于儿童的四种本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