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有害气体及其影响.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气中有害气体及其影响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其影响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一班 1108030119 张开航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其中大气的污染问题甚是严峻。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气、甲醛、硫化氢、氰化氢、硫化氢。一氧化碳: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纯品为无色、无臭、无 HYPERLINK /view/784265.htm \t _blank 刺激性的气体。相对 HYPERLINK /view/834099.htm \t _blank 分子质量为28.01,密度1.250g/l,冰 HYPERLINK /view/64856.htm \t _blank 点为-207℃,沸点-190℃。在水中的 HYPERLINK /view/22899.htm \t _blank 溶解度甚低,极难溶于水。空气混合 HYPERLINK /view/134293.htm \t _blank 爆炸极限为12.5%~74%。一氧化碳[5]是大气中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污染物,也是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重要 HYPERLINK /view/469.htm \t _blank 污染物之一。大气中的CO主要来源是内燃机 HYPERLINK /view/647913.htm \t _blank 排气,其次是锅炉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凡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CO气体。在工业生产中接触CO的作业不下70余种,如冶金工中炼焦、炼铁、锻冶、铸造和热处理的生产;化学工业中合成氨、 HYPERLINK /view/52518.htm \t _blank 丙酮、 HYPERLINK /view/62695.htm \t _blank 光气、甲醇的生产;矿井放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碳素石墨电极制造;内燃机试车;以及生产金属羰化物如 HYPERLINK /view/453480.htm \t _blank 羰基镍[Ni(CO)?]、 HYPERLINK /view/453483.htm \t _blank 羰基铁[Fe(CO)?]等过程,或生产使用含CO的可燃气体(如水煤气含CO达40%,高炉与 HYPERLINK /view/940556.htm \t _blank 发生炉煤气中含30%,煤气含5%~15%),都可能接触CO。 HYPERLINK /view/62186.htm \t _blank 炸药或火药爆炸后的气体含CO约30%~60%。使用柴油、汽油的内燃机废气中也含CO约1%~8%。由于世界各国交通运输事业、工矿企业不断发展,煤和石油等 HYPERLINK /view/810216.htm \t _blank 燃料的 HYPERLINK /view/3849552.htm \t _blank 消耗量持续增长,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多。据1970年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一氧化碳总排放量达3.71亿吨。其中汽车废气的排出量占2.37亿吨,约占64%,成为城市大气日益严重的污染来源。采暖和茶炊炉灶的使用,不仅污染室内空气,也加重了城市的 HYPERLINK /view/42413.htm \t _blank 大气污染。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 HYPERLINK /view/176495.htm \t _blank 森林火灾、矿坑爆炸和地震等灾害事件,也会造成 HYPERLINK /view/4274930.htm \t _blank 局部地区一氧化碳浓度的增高。吸烟也会造成一氧化碳污染危害。随空气进入人体的一氧化碳,经肺泡进入血循环后,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和含二价铁的 HYPERLINK /view/242753.htm \t _blank 细胞呼吸酶等形成可逆性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因此,一氧化碳侵入机体,便会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从而阻碍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但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只是氧合血红蛋白的1/3600,因而延长了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时间和加剧了一氧化碳的毒作用。一氧化碳中毒的轻重,呈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吸入的一氧化碳浓度越高,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碳氧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也越高,达到饱和时间就越短。从图可以看出,吸入浓度为0.01%的一氧化碳,过8小时后,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约为10%,无明显中毒症状;但当吸入浓度为0.5%的一氧化碳,只要20~30分钟,碳氧血红蛋白饱

文档评论(0)

ybcm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