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知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吉白知识

安吉白茶的品质特征和生理机制 安吉白茶从1980年发现时的一个单株,迅速培育成为一个品种群,并有了二万多亩栽培面积,数千亩投产茶园,超亿元产值,“安吉白茶”一举成了我国名特优茶类中的佼佼者。其品种推广速度之快、产品价位之高、市场品牌之响、总体效益之好都是我国茶树育种史上少有的。综其然,主要是在于它有特殊的白化现象、优异的自然品质和独有的茶韵,而这一切又是其他品种所不具备的。 一、品质特征及成因 用春梢一芽一二叶所制成的“安吉白茶”,具有翠绿间黄的色泽,清鲜持久的香气,鲜爽甘醇的滋味,鹅黄明亮的汤色,玉(肉)白脉绿的叶底。冲泡时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饭后唇齿留香,甘醇生津,欲罢不能。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安吉白茶”“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的特征和底蕴。 现在的“安吉白茶”是用鲜嫩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复炒—烘焙而制成的,从制茶工艺看并无独特之处,因此,品质的形成应该是取决于其自然品质,而这又似乎与以下两方面有关。 首先,优越的自然要件。安吉白茶原生长在浙西北海拔800米的山区,属天目山系。境内群峦叠嶂,云遮雾霭,以竹木为主组成的林相常年葱绿,由花岗岩母岩风化成的土壤含有较多的钾、镁等微量元素;全年无霜期短,冬季低温时间长,绝对低温一般在-10℃以下,相对湿度大,直射的兰紫光较少。在这样的生态条件下发生的突变体形成了独有的遗传特性,如有规律的白化返绿现象和高氨低酚的代谢特征。据测定,春梢一芽二叶的氨基酸含量在6%左右,茶多酚在10%—14%,酚氨比只有1.6-2.3,这样的高氨低酚在我国众多品种中是极为罕见的。这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生化基础。 据研究,安吉白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是较强的,如越冬芽在冬季不度过低温期,翌年春梢的白化现象就不显著,表明低温是诱发白化的重要条件。一些南部低海拔地区引种后反映,白化现象不明显,品质也逊于安吉本地,这可能是生态条件差异大,越冬期低温不足所致,因此引种安吉白茶首先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的相似性。 第二,特殊的生理机制。据研究,安吉白茶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白化现象的温度敏感型突变体,也即越冬芽在日平均温度在23℃以下时生长的新梢才有白化现象,超过这一阈值就不表现,并逐渐返绿,夏秋茶也均为绿色。我们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二年生茶苗先放在10℃的人工气候箱中预处理二星期,然后分成三组,分别放入15℃、19℃、23℃三种气候箱中。6天后观察,15℃和19℃组的长出的一芽一叶均为白色,23℃组的虽已长到一芽二叶,都是绿色;12天后,23℃的长到一芽三叶,仍是绿色,也即23℃的苗没有出现在白化现象,15℃和19℃的与田间苗一样,叶白脉绿。我们再将处理过的15℃的苗放入23℃中,发现4-7天后开始返绿,16天后完全复绿;将23℃没有白化过的苗放入15℃温度中,叶片并不表现出白化现象。由此表明,安吉白茶是否白化,关键是第一轮芽生长时所处的温度范围,超过23℃就不会变白。 在白化期间,由于叶绿体膜结构发育发生障碍,叶绿体退化解体,叶绿素合成受阻,质体膜上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缺失,导致了芽叶变白;在生理上,由于RUBPcase—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大小亚基含量及酶活性下降,同时伴随着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升高,使可溶性蛋白质的大量水解,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平均含量达到一般品种的一倍以上(在已系统鉴定过的我国600余份种质资源中仅有个别的超过6%),这一特殊的变化,是形成“安吉白茶”优异品质的基础。 安吉白茶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春季发芽时新梢嫩叶叶色的可逆性白化现象,在白化过程中新梢的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和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研究表明,安吉白茶是一个温度敏感的自然突变体,其白化表达的温度阈值在20~22℃之间,但该温度仅在芽萌发初期发挥作用;其正常复绿的启动温度在16~18℃之间。叶片白化期的主要生理生化变化是叶绿体膜结构发育发生障碍,叶绿体退化解体,叶绿素合成受阻,质体膜上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缺失,导致了叶色的变化;RuBP羧化酶的大、小亚基含量及酶活性下降,同时伴随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升高,终因叶绿体不能继续发育,多余的可溶性蛋白水解,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文中对其返白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温度敏感型突变体的突变很可能是由核基因或核质互作控制的。 中国古代茶名称很多,最初称“荼”,还有其他别名,直到唐代才称茶.宋代人好斗茶,以“茶色贵白”(宋蔡襄《茶录》)。宋沈括《梦溪笔谈》,“今茶之美者……,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惟芽长者为上品。”南宋王观国《学林》,“茶之佳品色白,若碧绿色者乃常品也。”宋代庄秀裕《鸡肋编》,“茶树高丈余者极难得,其大树二月初,因雷迸出白芽,肥大长半寸许,”迸雷时值惊蛰,指明白茶为早芽种。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对白茶有更详细的描述

文档评论(0)

ybcm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