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觉醒》中象征手法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觉醒》中象征手法应用

解读《觉醒》中象征手法应用   摘 要:《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德娜身上充分体现了凯特 关键词:《觉醒》;象征;自然意象 作者简介:孙冰(1992.11-),女,汉族,吉林省公主岭市人,吉林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3 凯特1899年。它描写了一位中产阶级妇女埃德娜自我发现和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表达了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爱情和平等的渴望。然而在崇尚男权至上的维多利亚时代,这样漠视社会规范,追求自我满足的女性是不能被容忍的。所以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在美国文坛便引起了轩然大波,为肖邦招致了四面八方的批判。美国《文学》就对小说主人公埃德娜评论道:“这个人误入歧途,而且寡廉鲜耻,被海水吞没实在是活该。”该小说还被讥讽为“一部不健康的作品”“毒药”“令人恶心”(Chopin 14)。甚至肖邦的亲密好友,她创作的精神支柱,也愤然离她而去。这部小说的出版葬送了肖邦在美国一点点苦心经营的名声,进而被置于众叛亲离的境地,从此郁结于心。如果换位思考,就不难想象在此作品出版后的第四年,她是怀着怎样凄凉怆然的心绪终结自己的生命,这部作品也注定要随她消失于人世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销声匿迹后,随着女权主义的迅速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评论家开始重新发现这部小说,并在七十年代成为文学批评的主流。人们在当时所谴责的缺陷中一步步挖掘出了新的知识,即对父权制度的公然反抗和题目所隐藏的女性意识形态的觉醒。就这样,从蔑视到重视,从谩骂到赞扬,《觉醒》似乎在眨眼间就激流勇进,成功跻身于女权主义经典作品之列。它的成功不仅在于肖邦先发制人,在那个年代就深刻表达了如此先进的女性意识觉醒思想,还在于她出色的写作技巧,尤其是象征手法的灵活运用,为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高度统一做出了极大贡献。仔细阅读文本,会发现象征意义普遍存在其中。本文旨在通过对题目,小说中的人物,还有自然意象的解读,加深对小说思想内涵的理解 一、《觉醒》的象征意义 肖邦本意命名这部小说的题目为《一个孤独的灵魂》,但是出版商在出版时征询过她的同意后,改名为《觉醒》。笔者认为,此题目更为合适贴切。“觉醒”指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时间上的觉醒,也是空间上的觉醒,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转变,与主题更为契合――女性意识形态上的觉醒。在劳伯特第一次邀请埃德娜去游泳时,她先是拒绝,然后凭着一股冲动又随他一起去了,这对她而言,是无法理解的。其实,在埃德娜的内心深处具有追寻自由、反抗压迫的无限潜力,然而受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她竭力的压制,不予表露。但劳伯特的出现,开始逐渐瓦解埃德娜心中的防线,她“开始领悟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并且意识到她个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及外在世界二者之间的联系。”从此,她踏上了走向自我意识觉醒的道路 在小说中,埃德娜主动来找劳伯特,要他带着自己乘船去尚奈尔岛望弥撒。在乘船越过海湾到尚奈尔岛的旅途中,“埃德娜觉得好像自己正被?d离长久以来束缚着她的停泊港。……现在她终于得以自由漂流,任意扬起帆来前往任何想去的地方。”在《旧约》中,摩西带领以色列民众在上帝的帮助下通过红海,成功躲避了法老的追捕,因而跨海具有了不同的蕴意――重生。在望弥撒的时候,埃德娜却丧失了热情,只感觉到烦闷,头部隐隐作痛,这似乎是一种暗示。曾经埃德娜在更衣室走廊和拉夫人交谈时提及到,在幼年时她曾在做礼拜时偷溜,不过“后来有一阵子她反而信教信得很虔诚,从她十二岁以后吧,应该是直到现在吧,也不是特意要这样,可能只是习惯性使然。”终于这种习惯性淡化,她内心压抑的叛逆一点点浮出了水面,随之而来的是她对宗教规训的无尽厌烦。当埃德娜一个人在安端夫人的小屋休息时,她褪去大部分的衣物,取水洁净身体,也即是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涤荡了人世间的铅华,让自己躺在雪白的散发着淡淡月桂花香的床上,她的心情是欣然愉快的。她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在自然中所处的位置,她是独立的存在啊!当“她一面轮流摩搓浑圆的双臂,一面仔细看着,好像生平第一次看到自己美好结实的肌肉”的时候,埃德娜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此刻,她开始懂得关注自己,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自己的美。而在她醒来以后,仿佛觉得自己睡了几年,因为她觉得岛上的一切都变了,她自己觉得神清气爽,“看着水盆上方那面扭曲的镜子中的自己,她双眼明亮,全然清醒,脸庞泛着红光。”由此可见,埃德娜现在已经全然醒悟了,她不再是以前的自己,此时的她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期待 讽刺的是,埃德娜在劳伯特的启蒙下终于有了醒悟,他却要狠心弃她而去。而在埃德娜的眼里,劳伯特不仅是一个人,更是阳光、色彩、意义。他的离去,让她的世界黯淡无光,悲惨可怜。她只得独自承受着自己的大逆不道所带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