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岳母节.docVIP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岳母节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岳母节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岳母节”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每到端午节女婿们都要给岳母送节礼,俗称“送端阳”,端午节又被称为“岳母节”。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不过,女婿们还是得小心翼翼。端午节这天女婿们都要孝敬岳母,据《通城县志》记载:“五月五日亲故以角黍、腌蛋相馈遗。”给岳母“送端阳”节礼以表达感激之意,其中咸蛋、皮蛋是必不可少的。“送端阳”对渴望“转正”的准女婿而言尤为重要,假如女方答应男友这天到自家作客,那婚事便十有八九了。所以,也有不少男青年以此来试探女方的想法,送上一份圆圆的蛋品,是含蓄的表示“希望能够成为大家庭的一员”。 端午送蛋的习俗历经两千多年延续至今。为迎接端午佳节,神丹公司特推出蛋品礼盒——“送端阳”,用来孝敬长辈,蛋品吃起来口感细腻纯正,更饱含了一份浓浓深情。端午节到了,岳母节到了,做个“孝顺女婿”,赶快行动给岳母“送端阳”吧! 李婷 也谈午时书 ——“午时书” 福州人的第二对春联 福州人过端午的时候,有个特殊的风俗:贴对联,福州人称之为“午时书”, 是早年福州端午节特有的一种文化。”一般反映人生哲理,历史上流传下很多佳作,譬如‘不效艾符趋时俗,但将蒲酒话升平’‘屈子自醒人尽醉,孟尝长富我甘贫’等。” 福州在唐宋时期文化比较发达,那时福州的文人不满足于春节时的春联,利用端午节吟诗作赋,将所作的对联贴在春联上。由于是端午时所作,所以称之为“午时书”。 多年以来,福州一些民俗研究者,都将端午节书贴午时书看成是福州独有的传统风俗。其实不符历史事实,而且对午时书的渊源和流传,也有语焉不详之处。 这些研究者之论说,所依据都是福州的清代文士的有关资料。如梁章钜的《楹联丛话》:“福州乡俗,每逢端午节,既于朔日悬蒲插艾于门庭,而五日午时,又必用红笺书对句,贴于楹柱,谓之‘午时书’。盖自前明已然,亦桃符之别调也。相传徐振烈自作门前午时书云:‘门幸无题午;人渐不识丁。’曹石仓先生以此赏异之。近日,通行之语如:‘海国中天节;江城五月春。’及‘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语尚近雅。时人又有自出新制者,未免纤佻,其用……旧语者,盖十家而九,则坠入恶道矣。”施鸿保《闽杂记补遗》:“午时书:福州俗,端午日皆裁红笺作小联贴门上,……必以午时书贴,故谓之‘午时书’。”梁章钜、施鸿保等言及福州午时书的先人,只是说午时书是“福州乡俗”、“福州俗”等,从未有人说是福州独有的习俗。 端午节午时书贴午时书,曾是许多地方盛行的习俗。古人认为端午过后,毒虫邪魔开始猖獗,所以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以驱邪伏魔。端午节在门户上贴挂驱邪伏魔的饰物,最早的缘起不迟于汉代。《续汉书·礼仪志》:“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随着楹柱的桃符演变为春节的春联,端午节门户的五色桃印也发生了演变。 为何要在端午节午时贴挂午时书,这与古人的时辰阴阳观有关。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认为午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之时,尤其是午时三刻阳气到顶峰,阴气即时消散,任何鬼魅无所作祟。正午过后,阴气才逐渐滋生。因此,犯人斩首安排在正午执行,死后尚能做鬼转世。罪大恶极的犯人则安排在午时三刻斩首,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端午书贴午时书必须在午时,就是同样的道理,就是“四日先却五日酒,未时方写午时书”的福州俗语来历。闽台民间对端午午时的重视,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明代长乐人谢肇淛《五杂俎》介绍福州民俗端午浴:“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沸而浴之。”闽台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就是端午节中午打的井水,据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具有治病的奇效。 古代午时书影响最大的当属杭州地区,因为它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南宋吴自牧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梦粱录》卷三写道:“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米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从《梦粱录》的记载可以看出,南宋时临安地区风俗中,一般百姓在门额上按旧俗悬挂天师或虎头,“士宦等家”就盛行端午节书贴午时书的雅俗。梁章钜关于福州该习俗“盖自前明已然,亦桃符之别调也”的说法,与此相印证可知闽地此习俗迟于杭州等地区,而且绝非独有。 书贴午时书能在福州民间盛行并流传较久,与福州自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勃兴的诗钟之风有很大关系。当时午时书已演变为不再是驱邪伏魔内容,成为类似折枝诗七字句式的诗联创作方式,逐渐走向民间,成为风气,被载入梁章钜《楹联丛话》。著名作家郁达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