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忆端午.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粽叶飘香忆端午

粽叶飘香忆端午 年华似水,不经意间又一个春已经悄悄地从指缝间溜走。绿野花香拥着淡淡棕香伴着夏日的风轻轻的飘来。漫步在初夏的夜,灵性的呼吸犹如梦的旋律,拨动着我心的琴弦...... 引领着我潜入心灵的湖底,重拾尘封已久的情怀。翻开记忆的里层,珍藏着端午飘来的的粽香,萦绕着刻痕心底的怀念...... 小时候的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那时候我调皮的左邻右舍无人不知,但是我的奶奶从来没有舍得打我一下。只有那年端午的前几天,奶奶却因为我的调皮而真的生气了,虽然只是大举轻落地拍了我几巴掌,但那毕竟是“难忘”的挨打经历。 奶奶从小长在大家庭里,对于很多传统节日的习俗是颇为重视的。端午节前几天我的奶奶就开始忙碌起来。 奶奶先是采来细嫩的桃树枝,把他们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用红线把五到六个小短枝并排穿在一起,这样就好像一方桃树枝编制的小帘子,然后在“帘子”的下方穿一小块红布,上面则穿两个黑色的豆子。很简单,但是却很有趣的一件佩符。这样的佩符是给全家的大人戴的,其目的当然是辟邪之用。 而我们小孩子的待遇则更好一些,在“帘子”下方的那块红布上,奶奶还会亲自端正地缀上一颗用红色绒布和黄色绒布做成的小桃子,那桃子鲜艳可人甚至让小孩子有垂涎欲滴的馋像露出。 至于忘我惹奶奶生气也是因为这些小佩符们,因为调皮所以就偷偷把奶奶做好端放在抽屉里的小玩意拿出来把玩,结果不小心统统掉入了水盆中。这下子奶奶自然生气,虽然这些小玩意其实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毕竟这是让奶奶觉得可以给家人和孩子带来好运的东西,弄脏了实在是大不敬的,所以我生平第一次被奶奶“打了一通”。 当然奶奶要忙的还不止这些,除了佩符,奶奶还会做看门的小猴子呢。时至今日,我一想起奶奶做得那活灵活现的猴子,还是觉得神奇万分,一块平凡的金黄色绒布和一团棉花,在奶奶的手中怎么就变化出一个可爱的猴子来呢?再用水笔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这样就成了神奇的孙猴子了!这样的变化比看孙猴子七十二变还让我吃惊,因为孙猴子的变化是编出来的,而奶奶手中的变化却是实实在在在我的眼前发生的,怎么能不感到神奇呢? 这些小猴子的任务就是分守在我们家门窗的一角,和扎成一束的艾蒿放在一处,居家旅行驱虫辟邪不二之选择。这真是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呵! 当然工作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包粽子,这真是个漫长的过程。先要挑选粽叶和糯米。奶奶有时候为了鉴定一处糯米的好坏,常是先买一斤回家做成糯米饭来尝一尝,一定要香而粘才可以大量购入,以便包粽子之用。对于粽叶自然要选叶宽且长的那种。 材料准备就绪之后,奶奶通常会在前一天晚上把糯米和粽叶统统用凉水泡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要泡糯米,但是泡粽叶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叶子吃水之后比较用韧性便于包裹。小时候的我很喜欢看奶奶包粽子,全家人都不会包,只有奶奶会,这时候的奶奶似乎会因为垄断了这项技术而有些欢喜地忙碌,总是在第二天起个大早开始动手包粽子。 而我则常常是一觉醒来,奶奶的粽子已经包了许多,不过我也不感到遗憾,只是欢喜地搬个小凳子做到奶奶工作台的对面,巴巴地看着。奶奶的工作台就是吃饭的小方桌,左边的盆里一般放粽叶,右边的盆里一般放米,在脚边的盆里会放已经包好的粽子,一个个绿嫩嫩地立在白色的磁盆子中,很可爱也很有些棱角分明的模样,总会惹得我忍不住用手指头触触它们尖尖的角儿。 奶奶包的粽子很扎实,她总是细心地把泡好的粽叶一片片抹的很平整,然后是三到四片叠着并排放在一处,然后把这个一体的宽很多的粽叶群体在手中旋成一个冰淇淋筒的形状,先放一颗大红枣,然后就开始往这个筒里放糯米,放一点米加点水,然后我就看到那些加入的水缓缓地从“冰淇淋筒”的低端细细地流了出来,流入了泡糯米的盆子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水面。这样重复几次,“冰淇淋筒”里就装满了糯米。 后面的这道工序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把糯米用粽叶裹成四角锥形,然后用马莲把这个粽子最后裹紧。但是,看了这么多年的我,其实还是搞不清楚奶奶到底是怎么弄起来的,就看到粽叶和马莲在奶奶的手里绕来绕去,一忽儿就变成了盆子中的成品。 从早忙到半上午十点左右的奶奶其实已经包了很多的粽子,于是她开始煮粽子。用粗大木材做燃料,把一口大锅里面的大半锅水烧开,再把一个个可爱的粽子顺着锅壁滑入锅中。很久很久,那大锅就咕嘟咕嘟地闷响着,然后满室粽叶的清香甚至惹得邻居的老奶奶都过来串门,闲话着各家几时包粽子,包多少的米,或者是更有实在的奶奶直接洗好了手来帮奶奶包起来。 那真是最快乐的时候,粽叶的清香伴着老奶奶们的欢笑,还有老奶奶身边小孙子偶尔和我一起调皮的默契,当然还有最值得期待的即将出锅的粽子,想着想着似乎就要流口水了! 其实我并不是个爱吃粽子的人,时至今日,一个人在外,也只是在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