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会宁县科技惠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排版
会宁县科技惠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一、申报县基本情况
(一)县情概况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总流域面积6439平方千米,有耕地460多万亩,辖28个乡镇、284个村、14个社区,总人口5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2万人,是甘肃人口和地域大县。平均海拔2025米,年平均气温7.9℃,年平均降水量370mm,年平均蒸发量1800 mm。
会宁有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会宁县种植小杂粮已有2000多年历史。首先,本县具有雨热同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有机含量高,空气无污染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非常适宜各类小杂粮的种植和生长。其次,会宁县地域辽阔,总土地面积6439km2,境内山地、丘陵、台地、山塬、川地、河沟等地形地貌多样,形成“七川八塬九道梁”,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第三,会宁县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低,农村基本无污染,小杂粮种植以施用农家肥为主,小杂粮品质好于其它地区;结合主产区生态特点和生产实际,全面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测土配方施肥、合理轮作、病虫害防治等适用性技术,小杂粮产量逐年增加。第四,会宁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小杂粮独特的品质,即营养元素含量高于大宗粮食作物,特别是会宁莜麦中所含的17种氨基酸,比山西大同莜麦高1.17%,是理想的绿色天然保健食物资源。第五,实施百万亩全膜种植、百万亩马铃薯、百万亩草、百万亩林、百万只羊“五个百万”工程,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肉羊之乡”、“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亚麻籽之乡”,使得小杂粮等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会宁是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难度大。1983年被列为“三西”农业区域建设重点县,1986年被列为国扶贫困县,2002年被国家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又被国家列为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
(二)支柱产业发展现状与服务体系
近年来,会宁县大力培育抗旱增收工程、马铃薯、林果、药材、草畜、小杂粮六大支柱产业,到2013年底,全县建成马铃薯三级种薯繁育基地2万多亩,落实种植面积108万亩,全膜玉米100亩以上,小杂粮种植面积达35万亩以上,其总产量达50000吨。目前已建立小杂粮、马铃薯、食用菌、瓜果种植、温棚养殖、节水灌溉等培训基地20多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42个,年举办各类培训班800余期,培训5.6万人次。先后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农业科技项目37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
在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按照“生产抓基地、加工抓龙头、营销抓协会”的思路,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9家,开发新产品47项。全县已形成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拥有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8个,农技协会10个,乡镇科普协会28个。截至目前,全县审定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农产品7个,已注册“中国小杂粮之乡”农产品品牌13个。
(三)近年来承担各级科技、农业科技项目情况
坚持以科技为导向、产业富民为根本、天然资源为优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全县6家企业和8个部门与省内外12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转化各类科研成果68项。规模以上企业有3个建立了研发机构,研发各类小杂粮深加工产品65。建立小杂粮种植示范基地5个、小杂粮加工示范企业2家。为农业产业化示范企业,进行技术咨询36人/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2人,开展技术服务92人/次。建立良谷米、荞麦、豌豆等规范化种植基地5个,建设新农村科技示范点14个,实施县级科技项目33项,引进推广种、养、加实用技术36项,引进小杂粮新品种31个。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截至2013年底,申报国家专利188项,受理163项、授权90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8项。
(四)县科技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及其工作基础
会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位置,成立了由县政府一把手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科教兴县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县科技局是主管全县科技工作的政府组成部门, 28个乡镇配备了分管科技工作的副乡镇长,配备专人主抓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有效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抓科技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了有关科技进步工作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
(五)加强县域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
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会宁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会宁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会宁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会宁县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进科技进步的实施意见》、《会宁县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