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东方科技学院 班 级:13级动植物检疫2班
姓 名:戴铃辉 学 号:201341918105
课程论文题目:非洲大蜗牛
课程名称:入侵生物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非洲大蜗牛
学 生:戴铃辉
(东方科技学院13级动植物检疫2班,学 号:201341918105)
摘要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一种陆生螺,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大部分湿热地区. 非洲大蜗牛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已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省(区)及港澳台地区均有分布,并在农业生产、病虫传播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通过文献查阅,研究分析了非洲大蜗牛在我国的发生历史、分布现状、生物学特性、危害现状和防治方法卵为椭圆形,色泽乳白或淡青黄色,富含 碳酸钙,其鉴定特征为有壳,外形呈长卵圆形。。由于非洲大蜗牛个体硕大(最重可达750 g),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寿命长,摄食量大因而对农作物的危害非常严重
其取食的范围很广,主要危害农作物、经济苗木、园林植物等500多种,严重影响农业、林业等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非洲大蜗牛在福建厦门、泉州、漳州等地主要危害园艺作物,造成的损失一般可达,严重者甚至绝收。非洲大蜗牛还会影响以农作物、经济苗木、园林植物为基础的相关领域,如牧草业的发展受到非洲大蜗牛限制后,影响了家畜的繁殖和生产非洲大蜗牛的入侵也会使发生地食物网结构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如在云南边境一带的马关、麻栗坡等县的部分地区,当地长期以来种植的十字花科蔬菜由于非洲大蜗牛危害猖獗而无法种植,只能改种红薯、芋头等根块茎类蔬菜,改变了农业生物和种植制度,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由于非洲大蜗牛栖息环境同是各种鼠类频繁出没之地,因此在觅食时易摄食感染广州管圆线虫鼠类的粪便,通常随着螺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和感染度也随之加重,其活动特性也使得其感染率常高于福寿螺和蛞蝓等。2000和2004年对广州市非洲大蜗牛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进行调查,非洲大蜗牛感染率分别为和;对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和终末宿主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非洲大蜗牛的感染率为~ ,市场上出售的非洲大蜗牛感染率为。已有报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区域占非洲大蜗牛发生区域的一半左右,故对其传病严重性不可忽视。非洲大蜗牛爬行过的蔬菜和水果均可能残留病原体,其排泄物中容易存在活力旺盛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为病原物侵入人体创造了较多的传播途径这些幼虫或病原容易散布于水体中,或侵入人体皮肤的嫩薄处和破损处,或被误食而引起感染。 非洲大蜗牛直接对农林作物造成产量损失的同时,其爬行过后留下的白色粘液痕迹也降低了作物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尸体腐烂散发的臭味均成为环境的污染源。死亡的非洲大蜗牛还会招引苍蝇,而苍蝇又能传播伤寒杆菌等病菌。利用非洲大蜗牛个体大、爬行缓慢的特点,可在、清晨或雷雨后蜗牛觅食时,尤其在其交配季节进行人工捕捉。在云南省麻栗坡县非洲大蜗牛危害严重的3个村落曾组织村民进行人工捕杀,在3年内捕捉蜗牛数量达438万头,有效地控制了其增长势头在非洲大蜗牛可能隐藏的地方,投放其喜好食物如青菜等进行诱集,到晚上再进行定点查捕捕捉到的蜗牛集中经石灰处理后挖坑填埋,或破碎外壳后作为鸡、鸭、鹅等的饲料。适度化学防治结合初冬时节清除杂草、垃圾堆的同时,在田地周边及其它可能或适宜大蜗牛隐藏的地方,或在晚上非洲大蜗牛爬出觅食时用生石灰粉撒施进行毒杀,撒施石灰粉,可有效杀死非洲大蜗牛卵、幼螺及成螺,防效很好。综合应用其他防治措施的基础上,有作物的地方,傍晚四聚乙醛颗粒剂按 6kg/hm2 撒施进行诱杀,效果达以上。一般应选择在天晴时进行施药,且傍晚时施用效果较好非洲大蜗牛常将卵产于腐殖质多而潮湿的1~2 cm的表土层,且初孵的幼螺个体很小,使得其卵和幼体容易随观赏植物、花卉盆栽土壤、苗木等传播,或躲藏于集装箱底部,不易被发现,给检疫和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加强检疫,严控传播。大力宣传,严禁因人工饲养或观赏需要人为贩运、携带传播非洲大蜗牛;加强口岸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对来自疫区的货物、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和运输工具认真检查,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有非洲大蜗牛,可用溴甲烷进行熏蒸,在 21℃气温以下应熏蒸24小时;认真搞好疫区农产品外调检疫工作,对外运植物及其产品和运输工具进行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调运。通过严格的海关检疫,也是截断非洲大蜗牛再次传的重要途径。我国对非洲大蜗牛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传播的广州管圆线虫相关病害的调查研究方面,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面也有部分研究报道,但目前对非洲大蜗牛的生态适应性和耐受性、入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