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近代史 主题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件.pptVIP

【河南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近代史 主题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近代史 主题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年 9月18日 1936年12月12日 1937年7月7日 1938年春 1940年8月 1945年4月 1945年8月15日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日本投降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英勇抗战,取得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胜利,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点梳理 考点1 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 原因:(1)日本既定的侵华政策; (2)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3)日本转嫁国内矛盾。 经过: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 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驻 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日军占领 沈 阳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2016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 结果:(1)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奉命 将部队撤至关内。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2) 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满洲国”伪政权。 中国人民的抵抗运动:(1)九一八事变后, 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 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 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2)中国 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材料速查】 材料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设问: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什么事件的发生? 首页 目录 尾页 首页 解题思路:分析材料“不久以前,我们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可知,该事件发生于1927年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的”原因是“国家又濒于灭亡”,故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考点2 西安事变[’13年5题] 地点:西安(华清池)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背景:(1)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 伸向华北;(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 止内战,一致抗日;(3)东北军将领张学 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 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 介石联共抗日。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等。 《西北文化日报》报导西安事变的 消息 (2016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 目的: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概况:(1)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 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 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与各方进行协商,经中国共产党和各方 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 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在整个解决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3)张学良、杨虎城等国民党爱国将领的爱国精神;(4)国际上英、美等国积极支持中国抗日。 启示:(1)在国家危难之时,民族危亡关头,只有实现民族团 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2)任何阶级和团体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3)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并日益走向成熟。 【材料速查】 材料 对于50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像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在近代史中,如果要弄出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人民之所以深切怀念张学良,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 ——《世纪老人张学良》 设问:为什么说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