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涂大沙水库加固保安初步设计报批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涂大沙水库加固保安初步设计报批稿

1 综合说明 1.1 绪言 1.1.1 工程位置和任务 大沙河水库位于舟山市岱山县长涂镇大沙河村,水库中心位置:北纬30°14′47″,东径122°19′04″。水库距离长涂镇人民政府约4km,上游集雨面积为0.6Km2,原有资料表明水库总库容43.3万m3,正常库容为35万m3,是一座主要用于饮用的小(二)型水库。 本次工程任务是对大沙河水库进行加固保安,即对水库枢纽,建筑物进行加固,确保大沙河水库的安全,并发挥其原有设计功能。 1.1.2 设计、建设历史和工程现有面貌 工程始建于1982年春季,1983年底完工。坝型为粘土心墙坝。水库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涵管及翻水管道等建筑物组成。现实测大坝全长169.5m,最大坝高22m。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坝头,全长199.5m。其中喇叭口宽10m,进口段长13.8m;控制段长6.3m,宽5m;渐变段长17.8m,出口宽4m;陡坡段长37m,宽4m;消力池长5m,宽4m;溢洪道下游段长119.3m,宽4m。放水涵管设在左坝头约40米处,穿过坝体。放水涵管用管径为300mm的铸铁管,外包30cm厚砼, 在岱山县水务局组织的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报告书中认定结论为:该大坝坝体结构基本稳定,左右坝头、坝体、坝基存在渗漏现象,启闭机破旧失修,溢洪道有山岩堵塞现象,无水文、观测设施,大坝坝顶、坝坡杂草丛生,上坝道路不畅等问题;运行过程中严格控制蓄水水位。 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类别评定为三类水库。因此为确保水库的安全,岱山县政府决定对该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1.1.3 存在问题 (1)大坝左、右坝头坝体渗透系数较大,不能达到大坝的防渗要求; (2)水库防渗心墙土,及坝体土与坝基接触段为中等透水甚至强透地层组成,应进行防渗处理; 溢洪道连接的头墙未与大坝挡墙同高; 洪道下泄纵坡断面局部有山岩突出阻碍,影响泄洪; (5)至启闭机房的道路不畅,需重新开辟; (6)启闭房破旧及启闭设备老化,拉杆支墩倾斜,影响水库正常放水; (7)原翻水、供水泵房破旧及进出水管道已经老化,需要进行新建及更新; (8)迎水面干砌块石护坡砌石凌乱,年久失修,需翻拆; (9)大坝坝顶杂草丛生,需重新修整; (10)背坡干砌块石局部破损、杂草丛生,上坡台阶已破损严重需重建; (11)目前无抗洪抢险道路,新建抗洪抢险道路; (12)左坝头未与山坡连接(原为方便群众砍柴留的缺口),应于连接。 1.1.4 加固内容 大坝坝体全坝段及坝体与坝基接触段采用充填灌浆; 大坝坝体全坝段及两坝头与山体接触段采用帷幕灌浆; 与溢洪道连接的头墙应与大坝挡墙同高; 对于溢洪道下泄纵坡断面局部有山岩突出部分应予清除; 重新开辟至启闭机房的道路; 新建启闭机房及更换启闭机设备; 翻水泵房重建及更换连接泵房的进出口管道; 翻拆迎水面干砌块石护坡; 修坝顶路面; 翻拆背坡干砌块石护坡及上坝台阶、马道; 新建抗洪抢险道路; 左坝头与山坡连接。 1.2 水文气象 工程地处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受海洋调节,海洋性气候特征较为典型,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无酷暑严寒,温和湿润,光照充足,热量丰裕,常年多大风,春季多海雾,夏秋多台风并伴暴雨。 根据岱山县1961~2002年观测资料,岱山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89.8毫米。采用P-Ⅲ型曲线拟合,求得岱山站不同重现期的年降雨量。岱山雨量站有1965~2000年共36年的年最大24小时暴雨观测资料,采用年最大值选择,运用P-Ⅲ型曲线进行频率拟合计算,求得岱山站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量。 1.3 工程地质 1.3.1 区域及水库区地质条件 本区地质构造位于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活动带的北段。温州-镇海北北东向断裂从本区西部海域通过,昌化-定海东西向断裂带位于本区以北,龙泉-宁波北东向断裂带斜贯本区,形成了以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为主,北西向、北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相辅的断裂基本骨架。 本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当低,为少地震、震级小的地区,无地应力集中表现,根据建设部建筑抗地设计规范中的规定(GB50011-2001),本场区库区周边主要由弱~微透水的火山喷发的熔结凝灰岩和坡残积层组成,地质构造稳定性良好;地形为低山及低矮残丘,分水岭宽厚,不存在向邻谷渗漏、浸没等问题;岩体稳定性较好,不存在严重的库岸问题;水库区植被较为茂盛。综上述该水库不存在严重的渗漏、浸没、岸坡稳定等地质问题。 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10g。 1.3.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地质概况 ⑴ 坝址山坡为侏罗纪火山喷发的熔结凝灰岩,其强度高,属坚硬岩,以及坡残积粘土,属弱~微透水地层。 ⑵ 河床坝基覆盖层为冲洪积的含粘性土砾砂以及含粘性土碎、砾石。其下伏基岩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⑶ 心墙土为含碎石粉质粘土、粘土,坝体土为含碎石粉质粘土。由于

文档评论(0)

dmdt5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