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侧索型:病变对侧平面以下传导型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一.周围神经损害综合征 单神经病:某一神经支配区内的感觉障碍。如股 外侧皮神经炎 多神经病:四肢远端对称性周围型分布的深浅感觉减退或缺失。常见药物中毒,营养缺乏,代谢异常。 二.脊神经节损害综合征 表现:病变皮节区刀刺性痛,可有小水泡 常见于:带状疱疹、椎骨转移癌、结核性脊柱炎、白血病 三.后根损害综合征 表现:后根相应皮节区刀刺性痛,阶段型分布的感觉缺失 常见于:椎间盘脱出、髓髓外肿瘤 四.脊髓损害综合征 1.后角损害综合征:病灶侧节段型分布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见于脊髓空洞 2.灰质前连合损害综合征:两侧节段型分布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脊髓髓内肿瘤、脊髓出血、脊髓空洞 3.后索损害综合征:病变水平下传导束型深感觉减退或消失,伴感觉性共济失调。见于脊髓痨 5.脊髓半横断综合征:病灶同侧病变水平下传导束型分布的深感觉缺失,病灶对侧水平面2-3节段以下传导束型分布浅感觉缺失。见于脊髓髓外肿瘤、脊柱骨折、结核性脊柱炎 6.脊髓全横断损害综合征:病变水平下传导束型深、浅感觉缺失。脊柱骨折、急性脊髓炎 7马尾圆锥型:为肛门周围 及会阴部呈鞍状感觉缺失。马尾病变时出现后根型感觉障碍。多见于炎症、肿瘤。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表现:病灶同侧面部节段型分布痛、温觉减退,病灶对侧肢体传导束型分布痛、温觉障碍(交叉性感觉障碍) 见于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小脑下后动脉阻塞综合征) 内囊综合征 表现:病灶对侧偏身感觉缺失、偏盲、偏瘫 见于:脑出血 感觉皮层损害综合征 表现:单肢感觉缺失、浅感觉障碍较轻 刺激症状---癫痫 见于:梗塞肿瘤、外伤、炎症、寄生虫 感觉系统 定义 及分类 感觉(sensory)的定义:作用于各种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感觉的分类: 特殊感觉:嗅觉、视觉、听觉和味觉 一般感觉: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图形觉、实体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重量觉等。 内脏感觉:来自内脏感受器(心血管、胃肠道等) 感觉系统组成 周围部分:外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内感受器(内脏) 传导部分:薄束、楔束 脊髓丘脑束(侧束、前束) 中枢部分:躯体感觉区 丘脑的核团 薄束、楔束的传入通路 躯干、四肢、关节、韧带本体感受器 皮肤精细触觉感受器 脊神经 脊神经节 薄束、楔束 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皮质束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 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躯干、四肢痛温觉及粗触觉感受器 脊神经 脊神经节 上升1-2节段 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 × 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束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三叉丘系 头面部皮肤和粘膜感受器→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半月节 -升支(短)→-触觉→三叉神经脑桥核 -降支(长)→-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交叉→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 → 内囊后肢→丘脑辐射→中央后回感觉区 头面部的感觉的传导途径 感 觉 传 导 径 路 各种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脊髓后根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 →脊髓后角或延髓背部薄束核及楔束核或三叉神经感觉核 →对侧丘脑腹后外或内侧核 →大脑感 觉皮质 (第三级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 (第一级神经元) 躯干和四肢触觉 传导通路 皮肤感受器→周围神经→背根神经节→中枢突 - (粗触觉) →脊髓后角→ 白质前连合→ 脊髓丘脑前束 -(精细触觉)→脊髓后索(薄束和楔束)→薄束核和楔束核 (前索) →脊髓丘系→ (延髓)→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丘脑辐射→中央后回感觉区 髓 内 感 觉 传 导 束 的 排 列 传导束的排列规律对髓内外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如颈段发生髓内肿瘤时,痛温觉障碍是按颈、胸、腰、骶顺序自上向下发展,而颈段髓外肿瘤时,痛、温觉障碍的发展顺序则相反。 节段性感觉支配 每一个脊髓神经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称为皮节。 绝大多数皮节是由2-3个后根重叠支配,故单一后根损害时一般只出现感觉减退,只有当2个以上的后根受损时从会出现感觉缺失。 当要确定脊髓损害的真正上界时,须从体检的感觉平面向上提高1-2个节段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