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废弃露采山环境治理方案
江苏盱眙县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方案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露采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探讨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原则和边坡绿化技术,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废弃露采矿山;边坡绿化 ;生态环境;植被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jiangsu province huaian city xuyi opencast min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use present situation, discussed the abandoned opencast min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slope greening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restoration and treatment of mine environment.
key words: abandoned opencast mine; slope gree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egetation
1露采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盱眙县位于江苏省西部,淮安市南端,隶属淮安市。盱眙县是一个露采矿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好、开采量大、矿业加工相对集中的地区,淮安市几乎所有的露采矿山都集中在盱眙县,主要开采矿种为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凹凸棒石粘土和建筑用玄武岩。
近年来,随着露采矿山暴露出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淮安市国土资源局加强对露采矿山的整治力度,严格执行《江苏省人大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严格把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审批制度,规范矿山生产操作,对小型矿山企业进行整合,关闭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矿山企业,提高管理效率,达到提高矿政管理水平的目的。此外,在矿山闭坑、关停过程中,严格按照《江苏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切实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依照“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积极做好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从2005~2011年统计数据(见下表和图1)可以看出,露采矿山企业总数在逐年减少,从2005年的80家逐步降至2011年的15家。
表 2005~2011年盱眙露采矿山企业数统计
截至2011年,全市露采矿山企业有15家,其中水泥用灰岩1家,建筑石料用灰岩2家,凹凸棒石粘土7家,建筑用玄武岩5家;年产矿石量为134.84万吨(其中水泥用灰岩25.8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38.63万吨,凹凸棒石粘土13.55万吨,建筑用玄武岩56.85万吨),工业总产值9738万元,利税1384.13万元。
全市露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采富弃贫、优矿劣用、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露采矿山对景观、生态的破坏较严重;开采过程中粉尘、噪音对周边环境污染也很严重;矿石运输车辆严重超载,对道路的破坏和沿途跑冒滴漏造成污染;以及矿产加工企业引起的矿业二次污染等问题;不规范的开采方式还出现了陡坡悬崖等地质灾害隐患,其状况也令人担忧。
2废弃矿山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1废弃露采矿山特征
露采矿山不仅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资源,而且采掘剥离过程中对生态景观蚕食相当严重。采矿使得原来绿树成荫的“青山”变成了千疮百孔的“白山”。
废弃后的露采矿山,根据地质结构和外貌特征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①由采矿剥离表土及开采的岩石碎块堆积形成的废石堆废弃地,结构松散、雨季泥水泛滥,坡面水土流失严重,大规模堆放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②凹陷式开采形成的废弃采坑,由于地下水的涌出和雨量的补给,这些废弃采坑大多都积水成潭;
③采矿留下的深石壁,落差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其坡度呈60o~80o,少数呈倒鹰嘴状,危岩耸立,极易发生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隐患。
④闭矿后遗留下的建筑废弃地、矿山辅助建筑物、临时道路交通等先占用而后废弃的土地。
2.2废弃露采矿山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2.1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讲,采矿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系统,使青山绿水变得千疮百孔,采矿形成陡峭的石壁,周围几乎寸草不生。一些露采矿山采用凹陷式开采,开采后形成巨大的深坑,严重破坏周围自然景观,与周围环境非常不协调。
2.2.2破坏土地资源
采矿不仅破坏周围的自然景观,还严重破坏土地资源,使土地没能得到充分利用。采矿剥离出大量的表土和碎石,这些因得不到利用往往都堆积如山,直接破坏和占用土地资源。
2.2.3对植被的破坏
矿石往往埋藏在表土层以下,需要先行剥离表土层,这就造成对植被的毁灭性的破坏,并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一些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也严重破坏了植被的生长,植被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