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德学习无不在
品德学习无处不在
——浅谈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磐安县实验小学 孔梅芳
摘要:进入新课改后,原来的思想品德课已改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问题就随之而出现。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初浅地谈谈怎样开发和利用品德课程资源,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回归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 关键词:教材资源;网络资源;校本资源;社区资源;亲情资源
小学品德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儿童个性和学校与地方特色的课程,也意味着它的教科书必须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教科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仅仅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同时,教科书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变化,也使它成为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而不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或罗列知识、技能的清单来供教师讲述。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改变“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观念,必须树立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的课程或按照实际情况,合理拓展教材,灵活地变动或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内容。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反映儿童的发展特点、兴趣、需要;也反映现代科技、社会的发展,体现四方面的特点,即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创造性的教学留有余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去生成主题。
1、重组教材内容
以“话说社区”为例。教材设计者分别以“社区”、“社区人”、“社区活动”、“走进社区”4个视角开展学习,安排了“社区的公共设施调查”、“采访社区成员”、“参加社区活动”、“考察社区”、“采访社区名人”等多项体验性和实践性活动,并分散于各学习主题中。这样的设计有些理想化,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按照这样的学习视角开展学习,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很有可能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按照适宜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则,我把教学活动重组为四项活动:1.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概况、社区设施、社区活动、社区发展以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2.开展网络学习,了解各地、各国社区的状况,交流参观、访问的成果。3.分别围绕“小学生放学后由社区管理行不行?”、“社区卫生维护”等2个话题开展两次辩论。4.在家长带领下,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并采访一位社区人员。这样的整合,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学习视角,又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2、激活儿童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在实验中,教师要通过儿童的真实生活经验和活动去“激活”教材中的生活,使教材中的生活与儿童的真实生活发生一种内在的联系,从而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新课程的教材主要以图为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新展现内容的。图片截取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某个生活场景的定格,但不是静态的。每个事件都有发生的不同过程,不同问题。那么,教师就不能把它上成看图说图,就事论事。要在深刻理解教材范例的意图及其承载的价值和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儿童的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设计来达到“感受、理解、体验”教材所传承的价值目标。
如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一课,学生就从报刊上、交通局搜集了许多交通事故案例,教学《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时,我又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磐安各行各业模范人物的事迹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相互交流、资源共享。这些鲜活、多彩、真实可信的教学内容,不仅超越了狭隘的教材内容,让教学“活”了起来,而且改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
3、巧拓教材留白
“教材与其他读物之不同在于它要通过教学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达到使学生发展的目的。教学赋予教材以生命。”所以,教材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一旦进入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