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计算机硬件发展史
计算机硬件发展史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如何分类,了解计算机发展史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CPU、硬盘、内存的工作原理,充分了解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的特性。
教学难点:计算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CPU、硬盘、内存部件工作原理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分类
1.服务器:具有固定的网络地址,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的终端节点,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器可分为网络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终端服务器、磁盘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服务器具有大容量存储器和快速的输入/输出通道。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联网能力。
2.工作站:一种高档的微型计算机。具有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及容量很大的储存器。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高性能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及联网能力。
3.台式机:通常讲的微机,由机箱、CPU、主板、内存、存储器等组成。一般分为商用微机、家用微机和多媒体微机,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微机都具备多媒体功能。
4.便携机:通称笔机本电脑。这种电脑包含台式机的全部功能,但是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没电的时候由自带的电池供电。不过价格昂贵。
5.手持机:俗称掌上电脑。有计算机部份功能。可做简单的文字处理。价格偏贵。
(二):计算机的发展
1.计算机的诞生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电子管制造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研制成功,并在1946年2月15日举行了计算机的正式揭幕典礼。这台电子计算机总共用了18800个电子管,耗电140千瓦,占地15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4年)。主要特点是:基本逻辑部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或磁鼓;外存储器采用磁鼓和磁带;计算机总体结构以运算器为中心;软件采用机器语言。1946年,冯·诺依曼和戈德斯坦发明了所谓的流程图,成为最早的程序语言。在第一代计算机时期,计算机操作者除要懂得基本的流程图外,还要熟练而无差错地掌握机器语言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5~1964年)。主要特点是:基本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分立元件,运算速度有了很大提高,每秒可达数百万次;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发明了多种计算机高级语言和编译程序;应用以数据处理为主。 1956年克雷(S. Cray)研制成功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1605计算机,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正式进入了第二代。1957年,IBM创造了公式语言FORTRAN;1959年,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委员会发明了商用语言COBOL;1960年,美国计算机学会和德国应用数学协会又共同研制了算法语言ALGOL;1964年,达特茅斯(Dartmouth)大学的凯梅尼(J. Kemeny)和克兹(T. Kurtz)提出BASIC语言,等等。随着计算机高级语言的推广,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工业、商业、交通、通讯、政府和医疗等多个领域,从单纯的科学数值计算扩展为商业数据处理的应用电子计算器是晶体管计算器。195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用晶体管代替真空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晶体管管计算器Lepreachaun。它使计算器的体积、重量、耗电都大为减少。至60年代,世界上已产了3万多台晶体管计算器,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300万次。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4年)。主要特点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速度达数千万次,体积减小、可靠性提高、价格下降、应用领域扩大,大型和小型的计算机都到迅速发展;软件设计进一步成熟,有操作系统、编译系统等的软件。1964年,IBM公司研制成功360系列的混合固体逻辑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一成就标志着采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的诞生电子计算器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器。1962年,美国得克萨斯公司与美国空军合作,以集成电路为计算器的基本电子组件,制成了一台实验性的样机。在这时期,计算器的体积、功耗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却大为提高,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4000万次。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特点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储器普遍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并有虚拟存储的能力;硬件和软件技术趋于完善;运算速度每秒达到数百亿次以上;在技术上继续向巨型化和微型化两个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的主流从初期的数值运算演变到信息处理上来,数值计算只占10%,过程控制占5%,而信息处理占80%。1971年英特尔公司(Intel)发明的微处理器4004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生产的超级计算机“高级科学计算机”标志着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第四代,具有通用、灵活和个性化的特点,拓展了计算机应用领域和发展范围,并在全世界普及计算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特点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储器普遍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并有虚拟存储的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