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矿地质》之矿井水文地质实训手册淮南矿区概况
一、概况
淮南煤田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30km,含煤面积约3000km2。淮南煤田是安徽省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最早的煤田之一,远在1927年前就对舜耕山,上窑两地进行地质调查。解放后直至80年代对淮南潘谢矿区进行大规模地质勘探工作,探明-1000m以上保有储量153亿吨,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保证。
1.地理位置及矿区范围
淮南煤田位于北纬27°40分界线以北安徽省淮北平原南部、淮河中游两岸。其地理位置为东径115°50~117°45,北纬32°25~33°10。东起郯庐断裂,西至阜阳、北抵明龙山、上窑一带,南止舜耕山、八公山。跨凤台、颖上、利辛、阜阳、淮南等县市。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为潘谢矿区、淮河以南为淮南矿区(素有五大煤矿之美称)。
2.地形地貌与水文气象
(1)地形地貌
淮南煤田位于江淮丘陵与淮海平原的交界面、地貌类型兼有平原和丘陵的特点,总地势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淮河及其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流迳矿区,沿河两岸为低洼河谷平原。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海拨大都在21~26m之间,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点。淮河以南为江淮丘陵的北缘,海拔25~241m,地貌为丘、岗相间。
①残丘
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由上窑山、舜耕山、八公山、大山四部分组成,残丘大部分为基岩裸露,组成残丘的地层主要有震旦 、寒武、奥陶系的灰岩、砂岩、页岩。残丘海拔高度为50~250m之间,坡度15~30度。最高点白鹗山为241.2m。
②岗地
分布于淮河及其支流西淝河、港河、架河、东淝河、泥河、窑河沿岸的二级阶地上,一般海拔为20~25m,相对高度为5~10m,坡度5~15度,淮河以北岗地比较平缓,岗、塝、冲微地貌发育完整,自西向东呈带状分布。
③河谷平原
分布在沿河及其支流西淝河、东淝河两侧。
④河间浅洼平原
位于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分布面积广,地形平坦,标高20~25m。
(2)水文气象
淮南地理环境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量较为适中,无霜期较长。
①降水总量
淮南矿区由于地处淮北平原的南端,且具有平原工矿城市的环境特征,因此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变化不均匀,夏季多雨。据1955年至1985年31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为941.4mm,其中雨量最多的年份是1956年,达1428.3mm;雨量最少的年是1966年,仅有471.9mm,为1956年的三分之一。正常年累计降雨量为744.2~1102.2mm。
②降水量的时间分配
淮南地区的降水量从时间分配来看,一般夏季降水量最多,平均占年降水量的50%;春秋两季次之,分别占年降水量的22.7%和19.8%;冬季降水最少,平均只占年降水量的7.7%。一年中以七月份的降水量最多,平均为200.9mm;十二月份的降水量最少,平均只有17.1mm。累计年平均降水日数一般在107天,年内平均分配降水状况是:夏季(6~8月)平均在32.6天;春季(3~5月)平均在31.6天;秋季(9~11月)平均在23.2天;冬季(12~2)平均在19.3天。
历年各季、月雨量分配表 表 4—1—1
单位:mm
季节 春 夏 秋 冬 月份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月雨量 53.9 75.9 83.9 131.5 200.9 136.6 88.8 55.1 42.1 17.1 22.7 31.3 季雨量 213.6 469.0 186.0 72.9 季雨量
占全年% 22.7 49.8 19.8 7.7 相对平
均变率 48 52 50 54 47 42 47 60 70 72 53 54 由表4-1-1可见:10月、11月、12月平均降水变率最大,降水多少不稳定,造成易旱易涝。
③蒸发量
年平均蒸发量为1613.2mm,最大年份2008.1mm,最小年份710.7mm。一年内蒸发量以6月份最大,为222.2mm;1月份最小,为53.3mm。除雨季外,月蒸发量一般都超过降水量,特别是4~6月和10~12月份,地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④气温及其分布和变化
年平均气温在15.2-15.3°C之间,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8-28.4°C之间;元月份最冷,平均气温在1.2°C左右。极端最高气温为41.4°C,年平均最高气温为38°C;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2°C,年平均最低气温为零下11.6°C。年平均无霜期为215.5~223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0°C的天数为300~310天,活动积温达5414.3-5439.5°C(保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