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一 第一课 师说.doc
師說
作者:韓愈 時代:唐朝 文體:論說文 出處:昌黎先生集
(一)師說
1 本篇主旨在闡明從師問學之道及尊師重道之理。
2 昌黎慨嘆師道之廢,疾時俗之非,故因李蟠之從學,而極陳時俗之失,痛言學必有師之理。
3 唐時士大夫之風,恥於相師,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亦言及之。昌黎此作,匡矯時弊,重振師道,不顧流俗譏彈,力挽狂瀾於既倒。
4 新唐書韓愈傳云:『成就後進,士往往知名,經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可知愈之作育英才,轉移風氣,東坡稱其『匹夫而為百世師』者,非偶然也。
(二)韓愈
1 字退之,唐河南河陽人。
2 昌黎為韓氏郡望,故韓撰文每自稱昌黎韓愈。
3 累官至吏部侍郎,卒諡文,世稱韓文公;宋神宗時進封昌黎伯,故亦稱韓昌黎。
4 愈才高敢直言。曾上書切諫憲宗迎佛骨入宮一事,而被貶為潮州刺史。
5 平生以繼承儒家道統自居,弘揚聖學,排拒佛老。
6 又以提倡古文為己任,反對駢體唯美,主張質樸載道,影響甚鉅。
7 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譽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明茅坤選錄唐宋八大家文鈔,亦以愈為首。(:
(三)唐宋八大家
1 唐:韓愈、柳宗元歐陽脩、曾鞏唐:韓愈、柳宗元
(四)國學常識比較
1 韓愈與柳宗元比較:
姓名 字 世稱 際遇 思想、信仰 文章風格 古文 詩風 稱譽 著作 韓 愈 退之 韓昌黎 以諫止迎佛骨貶潮州刺史 1道繼孔孟思想
2純儒家、排斥佛老 文以載道
奔放豪邁
長於議論 八家之首 奇險怪誕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 子厚 柳柳州 坐王叔文黨貶永州司馬 1泛覽諸子百家
2儒家而兼佛老 寫景獨步
雄深雅健
長於記敘 八家之一 田園山水 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柳河東集 2 韓愈與歐陽脩比較:
姓名 字號 時代 同為孤兒 同倡古文運動 際遇 詩詞 稱譽 著作 韓 愈 退之 唐代河南河陽 三歲而孤,嫂鄭氏撫之成立。 1唐代古文運動領導人
2啟『文以載道』先聲 以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 奇險怪誕 文起八代之衰
道濟天下之溺 昌黎先生集 歐陽脩 永叔
六一居士 北宋吉州廬陵 四歲喪父,母鄭氏親自授讀。 1宋代古文運動領導人
2以『明道致用』為本 與王安石不合,歸隱於穎州 清新婉約 論大道似韓愈
論事似陸贄
記事似史遷
詩賦似李白 歐陽文忠公集
3 韓愈:師說、祭十二郎文二文作者
時代 字退之,唐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世稱韓昌黎、韓文公、韓吏部。 生平要事 1昌黎(今河北省徐水縣西)是他的郡望,故撰文常自稱昌黎韓愈,三歲而孤,由兄、嫂撫養,中進士,累官2才高好直言,憲宗遣使者迎佛骨入宮,愈上書切諫而被貶為潮州刺史,平生以繼承儒家道統自居,發揚儒家學說,排斥佛、老。 學術成就 1倡古文運動,主張以先秦、兩漢內容充實、形式自由的散文,來取代六朝以後空疏無本、華而不實的駢文:由於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共同努力,古文終於蔚為一時風氣,所以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讚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2他的散文以載道為主,氣魄雄渾,語言精鍊;明茅坤選錄韓、柳、歐、曾、王、三蘇的作品,為習文楷模,從此有『唐宋八大家』之名。 著作 著有昌黎先生集(為韓愈門人李漢所輯者)。 4 韻文與無韻文之比較
區 別 意 義 種 類 備 註 韻 文 即有韻之文學:
利用文字之韻作成韻腳,使句法押韻之文章。 1詩經
2楚辭
3賦
4樂府詩
5古詩
6近體詩:絕句、律詩、排律
7詞:小令、中調、長調
8曲:散曲、劇曲 1我國韻文之祖為詩經
2韻文產生早於無韻文
3韻文最早發源於歌謠 無韻文 即無韻之文學:
不刻意講求韻腳,句法不必壓韻之文章。 1著作文:經(詩經除外)、史、子
2駢文
3散文
4小說 1我國散文之祖為尚書
2無韻文亦稱『非韻文』 5 散文與駢文之比較
文體 別 名 發 展 演 進 特 色 文風、性質、價值 散文 古 文 1尚書為散文之祖
2大盛於先秦
3復盛於唐宋 1不講對仗排偶、平仄聲韻
2不用典故、不尚藻飾
3自然樸實、直接鋪敘
4樸實無華、涵蘊教化 1主文氣旺盛,故言無不達
2議論風發,雄深雅健
3說理記敘,淋漓盡致
4具實用教化之效 駢文 四六文 1濫觴於東漢
2大盛於六朝
3式微於唐宋 1語句講求對偶,排偶力求工整
2須講求平仄,使韻律和諧
3詞藻華麗,用典繁多
4綺靡華采,對偶排比 1主氣韻曼妙,故情致婉約
2情韻 邈,聲韻鏗鏘
3文詞優美,飄逸逍遙
4有美化文辭之功 6 駢文之綜合歸納
起源 我國文字,可奇可偶,先秦文章,駢散不分,自然互用,東漢文風崇尚對稱,以增加對比聯想和美感,於是有麗詞駢語之作;建安時代,文章已成駢散兼用之體,魏晉南北朝最盛行,形成駢四儷六的四六文。 特色 駢文以四字、六字為基本句,故又稱四六文;語句講求對仗,排偶力求工整,須講求平仄,使韻律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