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徐复观政治思想述论(下)论文.docVIP

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徐复观政治思想述论(下)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徐复观政治思想述论(下)论文.doc

  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徐复观政治思想述论(下)论文 .freelbered self)的抽象平等的具体的平等关系。 当然,现代自由主义着眼于社会分配的公正而对平等范畴进行了相当深入的考究,提出了结果平等与程序平等(或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的问题。狭义的自由主义多主张后者,而儒家则无疑倾向于前者,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88但这一问题乃是现代自由主义内部也没有解决的争论,哈耶克(F.A.von Hayek)、诺齐克(Robert Nozick)主张程序平等(形式平等),在对待先天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实际上陷入荒谬的境地;而罗尔斯(John Raa)撰文认为,自由民主体制已经成为“人类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和“人类最后的统治形式”,因而也是“历史的终结”。见氏著《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纽约自由出版社1992年版。 115 徐复观《中国孝道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其在历史中的诸问题》,载《徐复观文集》第一卷,第73页。 116 徐复观《从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载《徐复观文集》第三卷,第117页。 117 徐复观《中国人文精神与世界危机》,载《徐复观文集》第一卷,第174页。 118 徐复观《个人主义的没落》,载《徐复观文集》第一卷,第227页。 119 徐复观《个人主义的没落》,载《徐复观文集》第一卷,第228页。 120 徐复观《个人主义的没落》,载《徐复观文集》第一卷,第227页。 121 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122 徐复观《个人主义的没落》,载《徐复观文集》第一卷,第228页。 123 徐复观《个人主义的没落》,载《徐复观文集》第一卷,第230页。 124 参见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查尔斯?泰勒《哲学与人的科学:》第二卷,剑桥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125 徐复观《儒家政治思想的构造及其转进》,载《徐复观文集》第一卷,第120页。 126 徐复观《中国孝道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其在历史中的诸问题》,载《徐复观全集》第一卷,第73-75页。 127 徐复观《中国孝道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其在历史中的诸问题》,载《徐复观全集》第一卷,第72页。 128 徐复观《儒家政治思想的构造及其转进》,载《徐复观全集》第一卷,第116页。 129 徐复观《儒家政治思想的构造及其转进》,载《徐复观全集》第一卷,第116页。 130 徐复观《中国孝道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其在历史中的诸问题》,载《徐复观全集》第一卷,第74页。 131 徐复观《儒家对中国历史运命挣扎之一例--西汉政治与董仲舒》,载《徐复观全集》第二卷,第226页。 132 徐复观《儒家精神之基本性格及其限定与新生》,载《徐复观全集》第二卷,第52-53页。 133 徐先生在《保持这颗“不容自已之心”》一文中说:“我的政治思想,是要把儒家精神,与民主政体,融合为一的。” 载《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第345页。 134 关于这一点,除本文业已引述者外,徐先生还有许多论述可以为证。特别参见《徐复观全集》第一卷,第71-72、115-116、227-230页;《徐复观全集》第二卷,第85-90页。 135 徐复观《儒家精神之基本性格及其限定与新生》,载《徐复观文集》第二卷,第72页。 136 徐复观《儒家精神之基本性格及其限定与新生》,载《徐复观文集》第二卷,第35页。 137 徐复观《〈学术与政治之间〉乙集自序》,载《徐复观文集》第一卷,第356页。 138 徐复观《中国孝道思想的形成、演变极其在历史中的诸问题》,载《徐复观文集》第一卷,第100页。 139 徐复观《中国自由社会的创发》,载《徐复观文集》第二卷,第133页。 140 徐复观《一个伟大知识分子的发现》,载《徐复观文集》第一卷,第156页。 141 上述观点得之于杜维明先生。主要参见《儒家与自由主义--和杜维明教授的对话》,载《儒家与自由主义》,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142 徐复观《保持这颗“不容自已之心”--对另一位老友的答复》,载《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第345页。 143 徐复观《中国自由社会的创发》,载《徐复观文集》第二卷,第133页。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