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害虫防治技术11.docVIP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害虫防治技术11

水稻害虫防治技术指南 一、水稻二化螟、水稻三化螟 1、分布与为害:分布广泛,为我国南北各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 2、危害特征:以幼虫在稻草、稻桩或田边杂草内越冬,第二年在越冬部位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趋绿和趋向大田产卵的习性,白天常潜伏 在秧苗下部,黄昏后飞出活动。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秆,造成枯心、白穗。 特征:成虫前翅黄褐色,卵扁椭圆形,有10余粒至百余粒组成卵块,排列成鱼鳞状。幼虫老熟时长20-30毫米,体背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蛹长10-13毫米,淡棕色,前期背面可见5条褐色纵线,中间3条较明显,足伸至翅芽末端。 4、防治方法:A、农业措施 重点在冬季消灭越冬幼虫,在开春化蛹盛期,灌水淹没稻根3天,杀死稻茬内越冬虫蛹。B、化学防治:使用以下农药,均匀细致喷雾。营利微乳剂1500倍液或威克达乳油5000倍液或虫螨克星乳油5000倍液或通博乳油1500倍液或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8000倍或杀蛾妙微乳剂2000倍或破虫乳油800-1200倍液或博打乳油1500倍或收网或6%阿维高氯2000倍或20%除毒乳油1500倍或禾安、30%乙酰甲胺磷EC1000-1200倍。 二、稻纵卷叶螟 分布与为害: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分布广泛,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随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为水稻主要害虫。 特征:?成虫长7-9毫米,淡黄褐色,前翅有2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1条短线,外缘有一暗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也有宽带。卵约1毫米,椭圆形,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幼虫老熟时长14—19毫米,低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红色。蛹长7—10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 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属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成虫有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和产卵趋嫩性,适温高湿产卵量大,卵多单产,也有2-5粒产于一起。初孵幼虫多钻入心叶为害,2龄后则在叶上结苞为害。幼虫老熟后离开虫苞在稻丛基部黄叶及无效分蘖上结茧化蛹。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猖獗发生。 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 ,合理施肥,适时烤晒田,降低田间湿度,防止稻株前期猛发嫩绿,后期贪青晚熟,可减轻受害程度。2.药剂防治 用1.8%阿维菌素乳油6000倍液,或威克达乳油3000倍或杀蛾妙微乳剂2000倍或博打乳油1500倍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8000倍或抗蛾斯微乳剂3000倍液或收网、6%阿维高氯2000倍或20%除毒乳油1500倍或 禾安乳油1200倍液喷雾。 三、 稻褐飞虱、稻灰飞虱 1、分布与为害: 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成虫和若虫群聚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轻者水稻下部叶片枯黄,千粒重下降;重者生长受阻,甚至毁秆倒伏,形成枯孕穗或半枯穗。 2、特征:?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长翅型体长4-5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短翅型成虫翅短,不达腹部末端,余均似长翅型。卵产于 稻株组织中,卵帽外露。若虫有5个龄期,形似成虫。 3、发生规律: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在华北不能越冬。常年于7月上中旬迁入,可繁殖2代。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喜产卵于抽穗扬 花期的稻株上。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的情况均有利于发生。 ?4、防治方法: l.农业措施加强肥水管理,做到基肥足、追肥早、适期搁田,使水稻生长健壮,以提高抗虫性。2.药剂防治可用抗虱丁可 湿性粉剂,或6%吡虫啉水剂,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绿园或5%定击(啶虫脒)乳油2500倍液或用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 四、稻 绿 蝽 1、为害: 以成虫、若虫刺吸茎叶和稻穗汁液,影响水稻生长和结实。 2、特征:?成虫体长12-15.5毫米,宽6-8.5毫米,全身青绿色。小盾板长三角形,前缘有3个横列的小白点,其末端超过腹部中央。足 绿色,附节灰褐色。卵杯型,顶端周缘有一环白色小齿,中心降起,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灰褐色。若虫共5龄,末龄若虫长7.4-10 毫米,青绿色。 3、发生规律:稻绿蝽有群集性。卵多产于叶片上,2-6行排列成块状。每卵块30-70粒卵。成虫有强趋光性。越冬期间体色常由绿色变为 紫褐色,越冬后又转为绿色。初孵若虫群集于卵壳上,2-3龄若虫仍多群集为害,4龄后分散为害。 4、防治方法:A、农业措施 冬春清洁田园,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清洁稻田附近作物地的枯枝落叶,减少越冬虫源。B.药剂防治在成虫 迁入稻田高峰期或2-3龄若虫期,定击、5%啶虫脒乳油2500倍或用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或虫必克乳油或博打乳油或都定、20% 毒啶乳油1500倍液。 五、水稻纹枯病 1、?分布与为害:俗名花脚秆、烂脚秆。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