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简体版
微气候 ——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 微气候环境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疲劳程度、健康、舒适感觉和工作效率。 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四大参数构成了对作业者产生重大影响的微气候。 一、空气温度(气温) 1、空气的冷热程度叫做气温。 2、气温取决于大气温度、冷热源和人体散热 3、测定:干球温度计(寒暑表) 摄氏温标(℃)、华氏温标(℉) 第三节 微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 2、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取决于温度,湿度、气流速度 (1)低温环境条件下,首先影响人体四肢的灵活性,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特别是影响手的精细运动灵巧度和双手的协调动作。 (2)手的操作效率和手部皮肤温度及手温有密切关系。 第三节 微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 7.85 9.41 14.89 50 7.18 9.52 14.93 40 7.25 9.47 14.67 30 8.53 9.89 14.81 20 9.97 11.16 14.77 10 11.78 12.31 15.12 0 7 ℃~ 8℃ 12℃ ~ 13℃ 15℃ ~ 16℃ 实验环境温度 低温持续时间/min 表9 不同低温环境不同持续时间段每分钟平均操作次数 单位:次/min 第三节 微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 26.58 27.43 27.50 27.47 27.42 27.37 27.32 26.21 23.42 20.13 30 20.62 20.01 19.78 19.64 20.62 20.54 18.21 16.37 14.25 12.40 20 10 9 8 7 6 5 4 3 2 1 实验时间/min 每分钟 操作 次数 表10 不同操作次数及实验时间下操作错误率 单位(%) 第三节 微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 三、衣着的温度效应 1、保温力、保温功效 保温力:服装具有的保温值或总热阻。 保温功效:服装在特定条件下的保温力,或条件改变后保温力提高或抵御降低的能力(或效力)。 第三节 微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 2、热阻(单位:克罗) 1clo定义:一个静坐者在21℃空气温度、空气流速不超过0.05m/s,相对湿度不超过50%的环境中感到舒适所需要的服装热阻。 3、着衣指数 着衣指数:表示为了使人的体表温度保持恒定或使人体保持舒适状态所需的衣服的厚度,其单位也为clo。 1clo热阻的衣服相当于1件西服,4clo热阻的衣服相当于1件不太厚的棉衣。 着衣指数共分为10级。 第三节 微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 表11 着衣指数的级别划分表 冬装:如厚棉衣、呢大衣、皮夹克、皮褛,内着毛衣加棉毛衫 4.5 7 冬装:如棉衣、厚大衣、皮夹克、内着毛衣加棉毛衫 3.5~4.5 6 初冬装:如厚外套、大衣、皮夹克,内着毛衣加棉毛衫 3.0~3.5 5 早春/晚秋装:如毛衣、外套、西服、夹克、夹衣,内着棉毛衫或羊毛衫 2.3~3.0 4 春秋装:如西服、夹克、夹衣、外套,内着针织长袖衫或衬衣加毛衣 1.5~2.3 3 春秋装:如西服、夹克内着衬衣 1.0~1.5 2 夏装:如衬衣、T恤、裙装;或春秋装如西服或夹克,内着薄衬衣 0.5~1.0 1 夏装:着短装如短袖上衣、短裤、短裙、短袖薄T恤,可使用风扇调节 0.0~0.5 0 夏装:着浅色轻薄透气的短装,可使用风扇或空调调节 -0.3~0.0 -1 夏装:着浅色轻薄透气的短装,须使用空调降温 ≤-0.3 -2 对策建议 指数范围/Clo 等 级 第四节 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 一、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 1、 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 (2)屏蔽热源 (3)降低湿度 (4)增加气流速度 第四节 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 2、 保健措施 (1)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 (2)合理使用劳保用品 (3)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 3、 生产组织措施 (1)合理安排作业负荷(放慢作业速度或增加休息次数) (2)合理安排休息场所 (3)职业适应 第四节 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 三、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 (1)做好采暖和保暖措施 (2)提高作业负荷 (3)个体保护 (4)采用热辐射取暖 第一节 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 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第三节 微气候对人的影响 第四节 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 第七章 微气候环境 第七章 微气候环境 本章重点 1、微气候要素 2、人体的热平衡方程式 3、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 4、高温和低温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 第一节 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微气候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