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合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直面战争 战争是我们不愿面对但是又无法回避的话题,自从有了人类,就伴随着战争,你能说出几句有关战争的古诗文吗?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3.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检查预习 你了解三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吗?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世界的抢劫和焚烧。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 整体感知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的句式表达。 《 》一文通过写 表现了 的主题。 内容理解 1 读了雨果的文章,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现已知鼠首、兔首2009年2月在法国一家拍卖行拍卖,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蛇首、羊首、鸡首、狗首等4件仍然下落不明。 日本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他在自私地狡辩。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说“日本人”,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鄙弃。许多人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人们对日本人的反感和唾弃。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跟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是何等荒谬。,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跟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是何等荒谬。 写法探究 1.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蜡烛》一文主要描写了哪些细节?有什么作用?请你从文中找出读一读,并分析。 请你从第4课中找出雨果对英法态度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请你思考 读了这三篇文章,你对战争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小结 三篇文章分别从战争亲历者、正义者、后来者的角度给予我们一个深刻的警示:一切正义的人是站在一起的,那就是: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鲜血不是甘露,用它灌溉的土地不会有好收成。——雨果 战争的形象,是流血、痛苦和死亡-----托尔斯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作业 世界文学大师雨果,站在正义的立场,表达了对被侵略者的同情,对侵略者的讽刺、批判,同时他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被掠夺去的珍宝有一天能够回到自己的家。相信你读了这篇文章也一定会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那么,请你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敬意,同时也阐述以下自己对侵略者的看法。 要求:格式正确,不少于200字。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