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700本下载txt [中医古籍书700本全集]250-奇经八脉考.docVIP

中医古籍700本下载txt [中医古籍书700本全集]250-奇经八脉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古籍700本下载txt [中医古籍书700本全集]250-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 书名:奇经八脉考 作者:李时珍 朝代:明·万历五年 年份:公元1577年 奇经八脉总说 属性:凡人一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 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也。(难经作阴络,阳络)共二十七气, 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莫知其纪,终而夏始。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 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 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旨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以备学仙、医者,筌蹄之用云。 八脉 属性:奇经八脉者阴维也、阳维也、阴跷也、阳跷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 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是故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虎龙升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 阴维脉 属性: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 ,在内踝上五寸 肉分中。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小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腑舍。(在腹结下三寸,去腹中行四寸半)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 (大横在腹哀下三寸五分。腹哀在日月下一寸五分。并去腹中行四寸半)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直乳下一寸半)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天突在结喉下四寸半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上二寸中央是穴)凡一十四穴。 阳维脉 属性: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会足 少阳于阳交,为阳维之 。(在外踝上七寸,斜属二阳之间)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于居 。(在章门下八寸,监骨上陷中)循胁肋,斜上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于臂 。(在肘上七寸,两筋罅陷中,肩 下一寸)过肩前,与手少阳会干 会、天 。( 会在肩前廉,去肩端三寸宛宛中。天 在缺盆中,上毖骨际,陷中央)却会手足少阳、足阳明于肩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五分)入肩后,会手太阳、阳跷于 。(在肩后大骨 下胛上廉陷中)上循耳后,会手足少阳于风池。(在耳后发际陷中)上脑空、(承灵后一寸半。夹玉枕骨下陷中)承灵、(正营后一寸半)正营、(目窗后一寸)目窗、(临泣后一寸)临泣。(在瞳人直上,入发际五分陷中)下额与手足少阳、阳明,五脉会于阳白。(眉上一寸,直瞳人相对)循头,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神直耳上入发际中)凡三十二穴。 二维为病 属性:越人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起于 诸阴之交。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又曰阳维为病 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溶溶,缓慢貌) 张洁古曰卫为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苦寒热;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 痛。阴阳相维,则营卫和谐矣;营卫不谐,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何以知之?仲景云病常自汗, 是卫气不与营气和也,宜桂枝汤和之。又云服桂枝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此二穴, 乃阳维之会也,谓桂枝后,尚自汗发热恶寒,其脉寸浮尺弱而反烦,为病在阳维,故先针此二穴。仲景 又云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 也,桂枝汤主之。 又曰阴维为病苦心痛,治在三阴之交。太阴证则理中汤,少阴证则四逆汤,厥阴证则当归四逆汤、 吴茱萸汤主之。 李濒湖曰阳维之脉,与手足三阳相维,而足太阳,少阳,则始终相联附者。寒热之证,惟二经有之,故 阳维为病亦苦寒热。盖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邪气在经,内与阴争而恶寒, 外与阳争而发热。则寒热之在表而兼太阳证者,有汗当用桂枝、无汗当用麻黄;寒热之在半表半里而兼少阳证 者,当用小柴胡加减治之。若夫营卫 卑,而病寒热者,黄 建中及

文档评论(0)

347991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