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VIP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西周 ; ;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 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 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 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 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注意必修1、2、3三个部分的有机联系。 ;;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起源早 ——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 这种牛耕方式 俗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 “耦犁”。;汉代耧车的发明;翻 车 复 原 图; 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 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 寿县南。春秋时期(公元前 598年~公元前591年)由楚 国的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 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 溉效益。;新疆坎儿井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吐鲁番绿洲的生命之源,被人们誉为“奇迹”。它与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与四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并列,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铁犁牛耕: ;中国封建制度确立;;我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2、小农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的 小 农 经 济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井田制与“国”、“野”分治 井田制 在井田制度下,土地分成公田和私田两种,所谓私田,是指由私人耕种的土地(并不是私人所有),产出归耕种此块土地的农民所有。私田的土地按质量每三年进行一次重新分配,质量差的则在数量上予以补足,以保证土地肥瘠上的公平。公田则是指由农民集体耕作的土地,产出归占有这一土地的贵族所有,农民以自己在公田上的劳动作为地租(劳役地租)。由于土地在形状上一般都划定得比较整齐,连成片的土地看上去呈“井”字形,所以称作“井田”。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国”、“野”分治 ;井田制就是???耕地划分为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一人耕种大约100亩(约合今31.2亩)。100亩为一个方块,称为“一田”。甲骨文中的“田”字也是由此而来。一井分为9个方块,周围的8块田由庶民个人耕种,中间则为公田,所有人必须先合力耕好中间的公田,才能回私田工作。;(一 )废井田,开阡陌--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过渡;2、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3、井田制的实质;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主要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 的土地所有制。 1956 三大改造 ;影响农业因素之:土地、赋税问题;西周 ;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 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3、自耕农破产成为佃民,导致租佃关系的 出现并日趋普遍化。;抑制土地兼并:;抑制土地兼并:;历史周期率   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著名民主爱国人士黄炎培应中共中央毛泽东的邀请,前往延安进行考察。与毛泽东对话时提出的。   黄炎培认为历史周期率是:无论是个人还是还是团体乃至国家,都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即都难长期的兴盛下去。他拿这问题问毛泽东。 ;“历史周期率”被黄炎培创造出来了。虽然它主要是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不是直接对未来历史发展的预测,但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未来历史的深邃忧虑,不仅令毛泽东深长思之,也令今人喟然叹服。特别是20世纪末年所发生的苏东巨变,更使“历史周期率”具有政治谶语般的魅力。在它的鞭策之下,我们仍然不断自警自省。当然,那就是毛泽东独特、睿智、深刻而又机敏的解。他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这种牛耕方式 俗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 “耦犁”。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