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两汉时期.pptVIP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诗序》 汉人对屈原的评价 Last Modified: 2004兺06懍14粧 10:19 湰屃 《毛诗序》 古代文论 主文而谲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提出了 “讽谏”说, 1、充分肯定了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2、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用文学创作干预现实,批判社会黑暗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3、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了比较明确的论述。 Last Modified: 2004兺06懍14粧 10:19 湰屃 《毛诗序》 古代文论 变风变雅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1、《毛诗序》将《风》、《小雅》、《大雅》各分为正、变。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 2、“正变”说是对《诗》的一种理解,反映了汉代儒家学者将《诗经》作品与社会政治、历史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 Last Modified: 2004兺06懍14粧 10:19 湰屃 《毛诗序》 古代文论 六义说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风雅颂:诗与乐合一。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分为风诗(地方音乐)、雅诗(宫廷音乐)和颂诗(祭祀宗庙的歌舞曲词)。 两汉文论:班固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班固从小受父亲治学思想的熏陶,“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后汉书·班彪列传》:“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 古代文论 班固对赋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认为辞赋具有“润色鸿业”的意义和讽谏、教化的作用。 班固与扬雄的思想不同,扬雄属于古文经学,坚持先秦的儒家传统,班固属于今文经学,是汉代谶纬神学化的儒学的拥护者。他奉旨修《汉书》,不仅继承了扬雄的思想,而且更激烈,并有神学迷信的色彩。 古代文论 对司马迁的评价:汉明帝批评司马迁“微文刺讥,贬损当世”,班固竭力称颂,认为司马迁与屈原一样,对统治阶级的“怨”过分了。 对屈原的评价:班固的人生观是“全命避害,不受世患”。他认为屈原应像《诗·大雅》所谓的“即明且哲,以保其身”,而屈原对统治阶级的“怨”过分了,又缺乏明哲保身的态度;屈原不应“露己扬才”,责数怀王,对君上不敬,不合臣道;而沉江而死,是与统治阶级决裂,更不能容忍。 对屈原作品的评价:他也反对屈原把大量的神话传说融入作品中,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正,经义所在。但班固肯定屈原的作品“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 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二、两汉文论 (一)西汉初年到汉武帝时期 (二)汉武帝罢黜百家到东汉章帝的白虎观会议 (三)白虎观会议到王朝灭亡 (三)白虎观会议到王朝灭亡 古代文论 王逸,东汉著名文学家,《楚辞章句》作者。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阳宜城)人。安帝时为校书郎,顺帝时官侍中。官至豫州刺史,豫章太守。参加编修《东观汉纪》,尤擅长文学,所著赋、诔、书、论及杂文21篇,又做《汉诗》123篇,后人将其整理成集,名为《王逸集》,多己亡佚,唯有《楚辞章句》一种完整地流传下来了。 二、两汉文论 古代文论 特点 二、两汉文论 对屈原的评价:班固以“经义”否定屈原精神,王逸则以“经义”维护屈原精神。班固虽称屈作“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称屈原为“妙才”;但他对屈原精神则全盘否定。王逸则不满班固这样的庸俗之见。他盛赞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竟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沈”,王逸批评班固“是亏其(屈原)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 这种论争以及王逸发愤所著《楚辞章句》,使屈原精神弘扬光大。 对屈原作品的评价:屈原的“怨”、“刺”与《诗经》“怨主刺上”同类。符合儒家经义。班固认为屈原作品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王逸则以《诗经》相类,指出《离骚》是“依托五经以立义”,认为符合“经义”。 古代文论 特点 王充(27~约97),中国东汉思想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少时受业洛阳太学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