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治疗经验分享--培训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肝氣犯胃] 主證:泄瀉發作常與情志因素有關,胸肋脹悶,舌淡紅,脈弦。 病機分析:(略) 治法:抑肝扶脾。 方藥:痛瀉要方加味。藥物:白芍、防風、白術、陳皮、木香、烏藥、玫瑰花等。方中白芍養血柔肝,防風升清止瀉,白術健脾補虛,陳皮理氣醒脾,加玫瑰花、木香、烏藥有舒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 * [腎陽虛衰] 主證:病程已久,每在黎明之前,腸鳴而瀉,腰酸膝軟,形寒肢冷,舌苔淡白,脈沉細。 病機分析 (略) 治法:溫腎運脾,助陽止瀉。 方藥:四神丸加昧。藥物: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昊茱萸、附子、炮薑、黨參、白朮、紅棗等。方中補骨脂補腎陽,吳萸、肉蔻溫中散寒,五味子酸澀止瀉,加附子、炮姜以增強腎暖脾之力,黨參、白朮、紅棗益氣健脾。 * [水飲留腸] 症狀:形體消瘦,腸鳴漉漉有聲,便瀉清水,脈象濡滑,舌質淡,苔白滑。 病機分析:(略) 治法:健脾利濕,前後分消。 方藥:苓桂術術甘湯合己椒藶黃丸為主方,桂枝通陽;茯苓、白朮健脾利濕;甘草和中;防己、椒目利尿;葶藶子瀉肺利水;大黃瀉下,相互配伍,健脾利水,前後分消。若兼有腹中攻痛者,再合桂枝湯同用,以和營止痛,治癒後囑病員忌食生冷,少飲茶水。 * 三、中成藥治療 1、理中丸(《傷寒論》)適於中焦虛寒之腹瀉。 2、健脾丸(《證治準繩》)適於脾胃虛弱、飲食停滯之泄瀉。 3、藿香正氣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適於夏暑之濕瀉。 4、參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適於脾胃虛弱之腹瀉。 5、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適於脾胃不和之腹瀉。 6、保和丸(《丹溪心法》)適於食滯之腹瀉。 * 筆者體會 ——治瀉宜忌四則 1、泄瀉多為濕盛脾虛,應運脾健脾除濕。 ·助脾用蒼朮、白朮、雲苓、苡米、扁豆等,不宜過於甘溫,以防其助濕; ·輕瀉祛濕,宜芳化悅脾,輕清疏化,用藿香、草果、青蒿、石菖蒲、扁豆花等,不可藥過病所,徒耗正氣。 ·兼外寒者,用荊芥、防風、香薷、葛根等橫散以止其瀉下之勢,屬“逆流挽舟”法。 ·兼熱者,直宜芩、連,馬齒莧、生地榆、雙花、白頭翁等清熱,不宜過用苦寒,苦濁,過苦易於傷脾。 * 2、久瀉先宜升提 ·用柴胡、升麻、黃芪、葛根等; ·抑肝培土,用小柴胡湯加白朮、黃芪、雲苓等; ·“久瀉無火”,脾腎陽虛者,宜溫養脾腎,用幹姜、炮薑、仙靈脾、肉桂、附子、破故紙等。 ·經久不逾有滑脫之勢者用兜澀。  ·酸澀用烏梅、五味子、山萸肉等;  ·固澀用肉豆蔻、蓮子心、赤石脂、禹餘糧、訶子、米殼及炮薑炭、銀花炭、地榆炭等炒炭藥一、二味。 * 3、膿血重瀉(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 ·脾傷滑脫,陽損毒結,釀為膿血。 ·治宜清溫澀並用,自擬赤石脂連姜湯,重症用大劑。 ·組成:赤石脂30g、黃蓮15g、幹薑5-15g、禹餘糧30g、紅藤30g、馬齒莧30-60g、銀花炭15g、仙鶴草30g、澤蘭20g、豬苓25g、制附片5-15g、甘草15g。加雲南白藥0.5g、錫類散0.3g兌服。 ·亦可湯劑多煎100ml,每天保留灌湯一次。 ·精傷邪盛更甚者,加鹿角膠15g(烊化)、祁蛇10g、血竭10g。蛋白丟失性腸病,自擬方中加生炙芪各30g,龜板膠15g(烊化)。 * 4、罕見泄瀉用藥 ①久病入絡,瘀阻陽絡。 ·久瀉兼瘀證象。宜化瘀通絡和營。 ·少腹逐瘀湯為主方,以蒲黃、五靈脂與當歸、川芎配合為主藥,伍以肉桂、小茴香、幹姜溫經散陽絡瘀血。 * ②腎燥不合。 ·今人言腎虛泄瀉,均指腎陽不足,此為常。 ·也有腎燥津虧,竅開不合者,此為變。 ·治用: 肉蓯蓉三錢→潤之, 五味子八分→固之, 炮薑二分 →安其腎, 人參一錢 →益其氣, 加白芍甘草和中柔養(詳見《慎齋醫話稿》)。 * ③陰虛泄瀉。 ·腎陰為一身陰液的根本,無陰則陽氣無以爲化。 ·腎陰不足,腎精虧虛,上不能滋養脾胃,致脾失運化,下不能封藏固澀,致大便滑泄。 ·多有口幹,舌紅,脈細之象。 ·方用熟地黃、山藥、山茱萸、五味子、菟絲子、烏梅、芡實、黨參、白朮等滋陰固澀。 * 歧黄千古事, 崇土万民康。 欣闻百草味, 香岛气最芳。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病在西方人中十分常見,10餘年來,外國對本病進行大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