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商

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商 篇一:香港大型房地产发展商 香港大型发展商(排名不分前后): 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意向长白) 新鸿基(意向金廊) 恒基兆业(北站,国际金融中心) 恒隆(市府广场南,恒隆市府广场) 瑞安(新上海广场) 瑞宝(南金廊,瑞宝五星酒店) 太古 裕景兴业() 保利达和九龙建业() 嘉里建设 新世界() 东方海外 香港兴业 嘉华 尖沙嘴置业 信和置业 香港大型发展商,主要业务在内地的香港上市公司: 华润 新恒基 世茂 茂业 中信泰富 另:香港地产巨贾三甲为: 1、长江实业和和记黄铺 2、新鸿基 3、恒基兆业 李嘉诚 郭炳湘、郭炳江及郭炳联兄弟 李兆基 中国十大房地产企业排名 名次 公司名称 1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 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3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 4 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5 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 6 淘大置业有限公司 7 信和置业有限公司 8 嘉里建设有限公司 9 希慎兴业有限公司 10 恒隆有限公司 中国十大房地产企业品牌 中国十大房地产企业品牌 十佳企业家 企业名称 1 新鸿基 郭炳湘 香港新鸿基地产 地址:香港港湾道30号新鸿基中心46楼 香港新鸿基地产 2 恒基兆业 李兆基 香港恒基兆业集团 地址:香港中环金融街8号国际金融中心二期72-76楼 香港恒基兆业集团 3 长江实业 李嘉诚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皇后大道中2号长江集团中心7楼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4 会德丰 吴光正 香港会德丰地产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中环毕打街20号会德丰大厦23楼 香港会德丰地产有限公司 5 恒 隆 陈启宗 香港恒隆地产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中环德辅道中四号渣打银行大厦二十八楼 香港恒隆地产有限公司 6 新世界 郑裕彤 香港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十八号新世界大厦32楼 香港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 7 香港南丰 陈廷骅 香港南丰集团 8 霖 园 蔡宏图 台湾霖园集团 9 中海地产 郝建民 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399号中海大厦12楼 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518048 10 万 科 郁 亮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篇二:香港房地产的历史回顾 香港房地产的历史回顾 2007-10-19 周期性盛衰循环相伴战后香港地产 香港房地产业虽然几经起伏,但一直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占GDP的比重在20%以上,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 战后至现在,香港房地产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盛衰循环。第一个周期是1946年至1959年;第二个周期是1959年至1969年;第三个周期是1969年至1975年;第四个周期是1976年至1985年;第五个周期是1985年底至现在。每个周期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周期最短的约6-7年,最长的是第五个周期,历时19年。 香港人口1946年为60万人,1949年增至186万,到1959年超过了300万,人口的急剧增加使住房需求急增。在港府政策推动及利益驱动下,上世纪50年代,大量资本涌入,香港出现了房地产建设热潮。到了1958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供过于求,房价、地价下跌了70%。 1959年开始,香港经济出现转机,加上来港的外国人、国际商业机构增多,对商业楼宇、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房地产业迅速回升。由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贷款及其他因素,1965年春,香港爆发了银行信用危机,接着房地产价格暴跌,许多地产公司倒闭,香港房地产业陷入了战后第一次大危机之中,一直延续到1969年才有所好转。 1969年香港房地产市道逐渐复苏,港府于1972年制订了一项“十年建屋计划”,令投资者信心迅速恢复。但1974年的石油危机导致香港股市暴跌,又带动房地产业全面调整,香港地价下跌40%,楼价下跌了30-40%。 1975年底开始,房地产市场重又回升,港府1976年开始地铁修建计划,提升了城市土地价值;1978年,又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即廉价屋计划),解决了222.5万普通市民的住房问题。1977年香港人口超过450万人,1979年达到500万人。需求增加,令楼宇供不应求,新兴市镇(屯门、沙田、葵涌等)逐步形成。 承接70年代后期的快速发展,1981年香港房地产市场达到高潮,但随后而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及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令港人出现信心危机。1982年底,香港楼价比1981年下跌60%,198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崩溃。直到1984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市场才重新复苏。80年代香港房地产业在70年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