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甑甑zeng2是人类最早利用蒸汽来烹饪食品的炊具。陶甑与陶罐和陶盖配套使用,蒸饭时,先将盛食物的陶甑放置于盛有水的陶罐之上,盖上陶盖,接着在罐下烧火,水烧开后,蒸汽通过甑底部的孔眼将甑里的食物加热蒸熟。其实这种工具,就是我们今天蒸笼的雏形。陶甑的出现,结束了人类只能吃烧烤或者水煮食物的历史,丰富了食物制作手法,人类对美食的不断探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样的社会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s手工业的进步成就了我们这个吃货民族。刻符陶钵仰韶文化晚期很多陶器上刻划着具有一定规律和共性的符号,姜寨遗址中发现的刻划符号有38种,半坡遗址中发现了27种。这些符号显然不是无意识留下的痕迹,考古学家认为它们与甲骨文、金文类似之处,可以说是汉字的雏形,对于研究探讨汉字的起源具有一定的意义。石峁玉器 1976至1979年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一百余件。器型包括牙璋、刀、铲、钺yuè、璧、璜、人头像等,多数是与祭祀、崇拜有关的礼器、少数可能具有配饰功能。玉质以蛇纹石、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呈现墨绿、灰绿、白色等色泽。器物表面光滑,钻孔现象普遍,推测制作中采用了研磨、切割、钻孔、抛光等技术,是中国早期玉器重要的研究资料。钺:武器、礼器、刑具、农具;1.一种古代的汉族武器,虽具备杀伤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2.在西方权力象征物是权杖,中国是钺。钺确切来说是大斧,本来是刑具(用于斩首或者腰斩),而不是兵器。故从文人撰写《史记》记载的“兵器”之说有出入。往往君王用钺象征征伐。1.读音:yuè。古代一种汉族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史记》“汤自把钺以伐昆吾”。2.古星名。《史记天官书》中:“东井为水事,其西曲星曰钺”。商朝,出现了用青铜铸造的钺。在河南安阳殷墟中发现的妇好墓中,出土了两件大型青铜钺。其刃部宽约375~385毫米,重8.5~9公斤,上面铸有铭文:“妇好”。妇好是殷王武丁的妻子,她生前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著名女统帅,曾多次率兵出征。这两件大钺正是她权威的象征。斧钺作为礼兵器在商周时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礼兵器,出现于早商,到了西周时就少了,西周晚期基本上消失。但做为一种兵器,经过不断的改进,唐宋时期仍是一种主要的步兵武器,并有一个中兴过程。视斧钺与刀剑同等重要,对钺的形制有所改进,强调其功能作用,刃部加宽,持柄加长,便于操持,有利砍杀,这主要是因为唐宋期间的战争对象,来自北方民族镖悍的骑兵。对付骑兵,长柄斧钺又有意想不到的优势,上砍骑兵,下砍马蹄,以步战取胜。据传南宋大将王德,在一次与金兀术的战斗中,兀术以铁骑排成强大阵营,王德则指挥兵马手持长斧排山倒海冲向金兵,专砍马腿,金兵大败。以上战例足以看出长斧在对抗骑兵队的战斗中所显示出巨大威力。宋以后,钺斧做为兵器基本上退出战争兵器序列,钺做为一种象征意义,只在祭祀等特定的场合还有所保留,或者作为一种刑具仍在少量使用。而更多的则做为一种生产生活工具仍在大量使用,并且不断改进,其砍、削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沿用。凤鸣岐山周(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先周,到公元前11世纪前后;西周,至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充分展示了中国早期文明的特色。陕西作为西周王朝的统治中心,拥有丰富的遗迹、遗物。卜骨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展览的第二部分——周,这里展示的不仅仅是西周王朝的文明,同时展示了周从一个弱小的民族发展到诸侯国,继而取代商王朝建立起强大西周政权的发展历程。在时间上分别与夏、商、周同期。这里陈列的是一块牛的肩胛骨,是古人用来占卜的工具。当时人们认为天上的神灵主宰着人间的一切,因此在举行大事之前都要进行占卜。方法是用艾草捻成绒条,点燃后在事先凿好圆坑的卜骨背面灼烧,骨头受热后会出现裂纹,人们根据裂纹的粗细、长短、方向和曲直等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最后将占卜的时间、所问事项和结果等都刻在卜骨上,于是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成型文字——甲骨文。甲骨文在商代已经成熟,西周运用也很普遍,成为了我们了解当时历史的珍贵资料。筒瓦、板瓦周方国时期关中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人们在修建房屋时为了泄水方便,多把屋顶修成人字坡或者四面坡,屋顶坡度较大,为了防止瓦下滑,人们就在瓦上加了瓦钉,将瓦钉插入屋顶的泥中固定。当时的瓦有筒瓦和板瓦之分,板瓦用作仰瓦,筒瓦为覆瓦,来覆盖两瓦之间的垅缝。透雕羽纹戈戈是商周时期的一种进攻性兵器,古称勾兵,是用来钩啥的兵器。但这件戈中间部分采用透雕,锋部卷起,显然已不是实用器。有学者认为这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这件戈特点鲜明,戈援呈三角形,是陕南汉中早期蜀文化的典型造型,但其装饰的羽状纹样却多见于北方地区,因此这件兵器应是北方文化与汉中盆地早期蜀文化融合的产物。周国的四邻公元前16世纪,商族灭夏,在中原地区建立起商王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