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与课题论文.docVIP

中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与课题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与课题论文.doc

  中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与课题论文 摘要:对制度的设计者来说,建立完备的行政纠纷解决方式的体系,是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为制度的使用者考量,也应建立多种纠纷解决方式,从而落实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面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出现的困境,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重构需要解决一些重要的课题,如在调解中怎样实现自愿与平等协商.freelediationsysteminadministrativelitigationinChina Abstract:Fromtheviedesigners,itisessentialtoestablishtheself-constrainedsystemofadministrativedissensionresolve,inistrativeprocess,putupadministrativeagenciesintoadministratingaccordingtolathevieusers,itisindispensabletoestablishmanyediationsysteminadministrativelitigation,thesystemofadministrativelitigationinChinamustreconstructsomeimportanttask,suchas,hoediation,hoediationandadjudgement,hoentcontract. keyinistrativelitigation;mediation;consent;settlement;contractofpubliclaesE.Herget,ContemporaryGermanPhilosophy,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1996,p.47.转引自齐树洁.民事司法改革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53-54. ⑩在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这样的设计很多,可参见章武生,吴泽勇.法院调解制度之重塑A.樊崇义.诉讼法学新探C.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679.在行政诉讼制度改革中,这样的提法是不多见的,以至于有学者言称自己是“大胆地提出行政诉讼可试图建立和解制度”的构想,参见郑艳.论行政诉讼中的和解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 11调解的合法性有两个内容,程序合法与实体合法,但在此二者相比,程序合法在调解中占的重要性要更大一些。参见李浩.关于建立诉讼上和解制度的探讨A.马俊驹.清华法律评论(第2辑)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14.可见调解程序的建构是极其重要的。 12按照调解所处的位置,调解又分诉讼前调解与诉讼中调解,显然建议是保留诉讼前调解而取消了诉讼中调解。 13中国台湾现行行政诉讼法第219条规定当事人得以随时试行和解。德国行政法院法第106条也有类似的规定,参见德弗里德赫尔德 胡芬.行政诉讼法M.莫光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76-577. 14关于和解无效与撤销问题可参见日南博方.行政诉讼中和解的法理(下)J.杨建顺译,环球法律评论.2001.冬季号. 15蔡志方.行政救济法新论M.台湾: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148.又参见刘宗德,彭凤至.行政诉讼制度A.翁岳生.行政法(下)A.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468..行政诉讼中和解的法理(上)J.杨建顺译,环球法律评论.2001.秋季号.陈桂明,李仕春.诉讼契约论A.马俊驹.清华法律评论(第2辑)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6以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会2003年8月提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试拟稿)为例,其第159条以列举的方式表明了中国行政合同的种类,显然是不包括和解契约的。这与中国大陆的行政管理中没有“和解”理念是相联系的。而相反,在中国台湾地区其行政程序法第136规定:“行政机关对于行政处分所依据之事实或法律关系,经依职权调查仍不能确定者,为有效达成行政目的,并解决争执,得与人民和解,缔结行政契约,以代替行政处分。” 17刘恒.行政救济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91. 18刘善春.行政诉讼原理及名案解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644. 19张步洪,王万华.行政诉讼法律解释与判例述评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370-372. 20杨建顺.行政强制中的和解——三环家具城案的启示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21何海波.行政诉讼撤诉考J.中外法学.2001(2). 22甘文.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进程调查报告A.应松年,袁曙宏.走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